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翁顺有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翁顺有广东东莞市中堂镇中心小学广东东莞523220

【摘要】学校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心,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本文从环境建设、课程开设、活动开展、生活拓展几方面阐述了学校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学校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建构特色校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用传统文化涵养学生。

一.精心设计,把传统文化融入环境

(一)建设校园传统文化廊

长廊文化体现校园的文化个性、文化形象、文化精神。学校从教学楼道、连廊入手,利用传统文化精心布置廊道,优美的文字、精美的配图,形成一道道亮丽的传统文化风景廊。

1.经典国学文化廊——书韵传美德

学校深入挖掘国学中的文化精粹,建设传统文化廊,使校园充满书香气息。如各年级的走廊分别以《弟子规》《三字经》《礼记》《论语》等传统国学配上图画,做成精美的透明画框,挂在各班教室前,形成了一条条别具特色的经典文化廊。走在长廊中,品味着圣人的美文佳句,学生的心灵得到无声的滋润。

2.本土传统文化廊——乡韵怡情性

不同的民俗,不同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为了弘扬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我们在校道上建设了本土特色文化长廊,每学期换一个主题,有《家乡的龙舟文化》《南国红豆—粤曲》《家乡的名人》《传统扇艺》等等。融观赏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连廊特色传统文化系列,为校园文化又添一处亮丽的景致。

3.学生书画文化廊——墨韵添雅气

校园文化长廊是学生展现才华、张扬个性的平台。我们把学生的毛笔书法、国画作品用古色古香的木边框统一装裱,挂在大堂和教学大楼之间的走廊里,墨韵悠悠,形成了一条条艺术长廊,充满人文气息。

(二)打造班级传统文化墙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紧紧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来布置。每个班至少利用其中的一面墙壁作为传统文化墙,并要有鲜明的主题,使教室充满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如有些班级建立“仁义礼智信”的主题墙,把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进行解读,并配有故事,让孩子易于理解。有些班以“汉字之美”“传统节日”“茶文化”“曲赋之美”“中国戏曲”等为主题。走过一间间教室,仿佛进入传统文化的盛宴。

二.有效整合,把传统文化融入课程

(一)传统文化在国家课程渗透

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为儿童一生智慧的积累、人格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二年级品德课《赛龙夺锦》的教学中,教师播放家乡龙舟文化的微课、龙舟活动的图片,并让学生回忆自已与家人是如何过龙舟节的,让品德课堂更具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生认识“孝”字,配上儿子背母亲的图片,告诉孩子,“老”加“子”就是“孝”,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奉养父母。体育课,教师把滚铁环、抖空竹、跳竹竿等传统游戏融入课堂中,使课堂充满趣味。

(二)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融合

我校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有“晨读暮练”。每天早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老子》、古诗词作为诵读的内容,分阶段、分年级引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以传统文化指导自己的行为,丰厚文化底蕴,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午“练”是开展以艺术课程为主是传统文化兴趣小组活动,有粤曲班、快板班、古筝、书法、国画、民族舞蹈等。孩子根据自身的特长深入学习一项传统艺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基础。

三.挖掘资源,把传统文化融入活动

(一)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参观考察活动

组织学生走访文化起源地、参观博物馆、故居遗址等等,把现实和历史相结合、文化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直接的感性认识和认同感。在我镇前些年开展的文物调查中,地面文物有祠堂、庙宇、私塾、古桥等建筑,代表性的文物有“黎氏大宗祠、陈伯陶故居、福庆桥、双门邸、文阁塔”等。我们充分利用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前往参观,汲取丰富厚实的民族营养。

(二)利用节日资源,进行传统艺术展演

学校可以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校园特殊日子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2018年春季,我校举行了“欢乐闹元宵,喜迎新学期”为主题的开学典礼。学生唱传统元宵歌曲、舞狮子、展示中国武术,吟诵中华诗词、粤曲演唱《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充满浓浓的传统文化味。科技节,组织“趣味九连环”、“玩转鲁班锁”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祖先的智慧。通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古老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利用家长资源,进行传统手艺体验

很多家长也有着传统的手艺,学校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亲子实践活动。如家长进课堂,教孩子做灯笼、剪纸、包粽子、编织等等,在温馨的活动中,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情感。

四.拓展延伸,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由学校拓展到家庭,植根在平常生活中。如端午节,让学生在家里学做龙舟饭;春节,跟家人一起大扫除、贴春联等。社区开展粤剧、粤曲大赛,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假日,学校布置手工劳动作业,让孩子学编中国结,做丝网花、装饰自已的房间,让传统文化美化生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学校应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开发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传统文化课程和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努力探索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方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充满生机,绽放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和勋.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课程教育研究[J].2014(6).

[2]黄承斌.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东方企业文化.策略[J],2010(11).

作者简介:翁顺有,女,1970年生,广东东莞市中堂镇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