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关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分析

丛瑽

丛瑽

(山东临沂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276000)

【摘要】中成药是我国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完整的理论体系,近年来因其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医药工作者和患者认可。首先是对症用药,其次要了解服用中成药的用药禁忌,服药时间,剂量用法和剂型的选择。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方法,对于规范临床医师、患者合理安全有效使用中成药有着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成药;合理应用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和工艺标准制成的药剂,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确有疗效的成方制剂。合理使用中成药对在防病治病中发挥其独特的疗效有重要意义。笔者经过长期观察认为,在应用中成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症用药。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成药的“辨证论治”有别于西药的“辨病论治”。“证”与“病”的概念是不同的。病是疾病的总称,可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证”则是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出现的“症候”。清代医家徐灵胎说过:“病之总者为病,而一病总有数证。”中医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辨病必先辨证,只有从辨证入手,才能正确论治。例如:“病人初起有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结合脉象舌象等体征进行辩证,初步诊断为感冒(病),又必须根据寒热的偏重,舌胎的厚薄有无,脉象的虚实等变化才能区别为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然后确定用辛温解表药还是用辛凉解表药,这就是中医辩证论治的全过程,它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因此在选用中成药时,必须依据辨证施治,综合人体差异、药物功效等多方面因素,才能药到病除,否则就会出现药不对证,延误病情的不当治法。

二、配伍应用。

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为增强药物疗效,或扩大其治疗范围,可根据病情需要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若配伍得当,确能提高疗效。

三、用药禁忌。

为了用药安全,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使用中成药时,要注意到用药的禁忌。如饮食禁忌(饮食对药物的影响):服用中成药时要注意食物对其作用的影响,有些食物对所服药物有不良影响,则应忌服。患哮喘、支气管炎、斑疹疮疡、过敏性皮肤疾病的患者忌腥膻、辛辣、发物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狗肉、辣椒、韭菜、荞麦、豆芽等。服含有人参、党参的中成药,应忌食萝卜、绿豆、山楂、茶叶等;含甘草、黄连、桔梗、乌梅的中成药忌猪肉;含天门冬的中药忌鲤鱼;含白术的中成药忌大蒜、桃、李等;含土茯苓的中成药忌茶。

证候禁忌:每种中成药都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如参芍片主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实证热证者忌服,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慎用。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不足,肾阳虚者忌用。配伍禁忌:含有机酸成分的大山楂丸、乌梅丸、芪斛楂颗粒等不宜与磺胺类药同服,因其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引起血尿。磁珠丸、朱砂安神丸等镇静药若与溴化钠、溴化钾等药物同服,会使药物毒性增强。

四、中成药的剂型选择。

中成药有多种剂型。必须根据疾病的性质、药物特性及患者方便服用来选择。一般急、重证适宜选注射液,吸收迅速作用快。轻、慢性病患者宜选丸、片剂,其吸收缓慢而作用持久。口服液、冲剂、散剂吸收较快,适用于症状明确的急性病患者。膏剂以滋补为主,其作用缓慢适用于体虚久病者。临床上须根据病因、病情及个体差异来选用适宜剂型,中成药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剂量用法及服用时间。

服用中成药按说明书或医嘱,不能盲目加大用药剂量或延长服用时间,特别是含有剧毒药的中成药,更应严格控制用量,因其毒副作用与药物的服用量成正比。如久服含朱砂的中成药,可引起汞中毒,导致肾功能衰竭。服用中成药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年龄差异、病情轻重,其用量不同。中成药的服用时间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安神类、补益类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治胃的宜饭前服用,顺气消食的宜在饭后半小时内服用。对消化道粘膜有刺激的成份中成药宜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粘膜的刺激。正确的应用中成药不仅提高疗效,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六、临床应用中成药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医生缺乏中药的基本知识。有的医生对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和用途不是很了解,只是应病人的要求开中成药,对于中成药的适应症、功能主治及注意事项、禁忌证等不是很清楚,安全隐患极大。医生不了解中成药的制剂学基本信息,如剂型特点,蜜丸、口服液、颗粒剂等均含糖,造成给糖尿病患者的不便。有的医生对其它科室的用药不是很了解,应患者要求开出其它病症的用药,造成患者服用后出现的不适现象。应加强处方审核,以减少因使用不当导致的患者不合理用药。药师应及时总结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发生的问题,对患者服药后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生。出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定期开座谈会,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中成药,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七、结语

合理选用中成药是中医诊疗水平综合素质的体现,其内涵丰富,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除以上所论之处外,还与疗程、医生的临床经验、对疾病转机的把握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全面考虑这些因素选择恰当的中成药及配伍方式,对提高中成药的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均当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

[2]李荣;蒋英蓝;曾敬怀我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使用分析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年第14期

[3]孙有智;顿宝生;高晓东;浅议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方法与技巧;《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3月5卷3期

[4]高学敏;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中药与临床;2011年02卷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