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

曹诗红

曹诗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张家港办学点,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考察我们“记忆、判断、分析、概括、归纳、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和能力,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用到到也是以上能力,外加“交流和处理”能力.语文属于语言学科,学习的目的就是进行运用,在实践中进行交流与沟通,所以学习语文的本质目的就是在于实践的运用,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就是做好自我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高职高专语文,它和普通的大专语文有所区别,就在于它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在于与实际工作的相互结合,是学生未来得以生存的基本保障,高职高专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现实的契合度高,以便于学生能够直接学以致用,到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提出“提升自我能力,加强实践运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知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高职高专语文的教学一个最终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在理论的研究方面,在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将自己的所学与未来的所需有效连接起来,例如在实际学习中,像有各个分支的职业语文等,都是在普学的基础上进行专门化的深造,与实践相互结合,注重发展专业性。

一、重视语文基础性知识与能力的训练

高职高专语文,学的就是“文章”二字,不论是什么体裁,都属于这个范畴,概括之,里面就是“字、词、句、段、篇、章”,在考试和日常应用中,通过各种题型考察,但不外乎这些内容。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非常重要,达到使学生深刻理解与运用的目的。

语文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辨别思维的重要课程,必须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好好研究的,目前在本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学的片面化,缺乏综合性,学生学习的单调性,无法融会贯通,其次,课堂的照本宣科,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的结果就是学习“基础不稳,能力不强,缺乏应用,脱离实践”,背离了学习的初衷。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当中,进行有效改进,去思考如何上好语文课程,通过重视基础性的学习,达到提升水平与能力的目的。

二、高职高专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的学习与提升,重视语文能力的锻炼

高职高专语文学习的本质在于比较阅读,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学生要做到立足课内,同时延伸课外,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广度和深度,做到不拘一格,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感和能力水平,同时巩固好基础知识,应对考试中的各种题型。

按照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我们往往是先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这个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然后教师针对课本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基本你的原理,最后教师进行课文总结,并且这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我们发现教师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却没有发挥的余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我研究,无法对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对语文这种需要自我感悟性特别强的课程,更需要学生有自我反思和消化的时间,

这样才能做到灵活多变,处变不惊,通过基本的道理去推测各种语文问题,做到思维的创新和灵活多变性。

三、跳出课堂,学习当不拘一格,多姿多彩

在高职高专的语文课堂教学,这就要求阅读的多样化。不局限与课内的学习,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出去,教师要在教学当中有效的展开文本阅读的思考与比较,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样自然能够应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提升能力,发展自我的素养,提升自我的理解,不断找出新的方法。

跳出语文课堂,就是运用多种方式活跃语文课堂,达到异常精彩的目的,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发言,畅谈自己的个人看法,形成“集思广益”的历史讨论氛围,大家分成小组相互交流,通过课本提供的基本事实,联系社会,进行客观而公正的综合性评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阅读学习”,所有知识点和题型,第一步就是阅读,课文学习也是阅读,分析文章也是阅读,写作更是阅读的积累在文字方面的体现。做好课内阅读是基础,适度引申是提升,拓展阅读是增大知识面,使阅读更游刃有余,全面覆盖是做到“阅读多元化”,拓宽视野,这就是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四部曲,概括之就是“课内阅读”——“课内引申阅读”——“拓展阅读”——“全面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将其融入学习和生活,天长日久,

潜移默化,自有提高。“让高效教学落实到每一堂课程之中”,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与教育当中,“如何提升每一节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我提出了“开展课堂模拟,推进小组合作”的音乐教学方式,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升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感悟音乐魅力,在寓教于乐当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此外,对于语文的学习,主要是对于情感的融入和体会,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将这种“情感”传达给学生,所谓“育人为上、育心为上”,通过语文媒介将这种目标发挥到极致,本文从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角色”入手,探究讨论与语文教育和学生教育的关系,从而将“知识、能力、素养、创新”结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学有所成、教有所获、能有所用、情有所感”,让语文成为学生的终身朋友,人生的伴侣,生活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人生修养。

参考文献:

[1]孙强《新概念语文教学计划》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05。

[2]林茅《教学树•教师指导用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3]马中武《创新教学教学版语文》朝华出版社2006-01。

[4]李明《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03。

[5]张磊《新课程成功教师管理实用手册》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6]潘纪平《近20年语文教改理论与新课程标准》湖北教育2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