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致急性溶血反应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致急性溶血反应1例

幸勇柏占锋马凌飞

幸勇柏占锋马凌飞(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四川宣汉636150)

【摘要】目的:进一步加深对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1例患者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后出现急性溶血反应,应用短疗程激素冲击治疗。结果:患者肾功能在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溶血反应

近年来,药物因素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日益增多,特别是抗生素的非正规或超常规使用,使抗生素成为引起药物性ARF最常见的致病因素,[1]。我院肾内科近期治疗因使用注射用盐酸克林霉素所致的急性溶血反应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81岁,因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入院治疗,入院时肝肾功能检查都在正常范围。

1.2患者在静脉滴注盐酸克林霉素1.2g后,约4h患者尿液呈酱油色,体温38.6℃,并有轻度心慌,气紧等症状。

1.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蛋白(+++),隐血(++),白细胞(+++);血常规:红细胞(2.88×1012/L);总胆红素(25.5umoL/L),直接胆红素(5.8umoL/L),间接胆红素(19.7umoL/L);肾功能:尿素氮(11.5mmol/L)及肌酐(130umol/L)。肾脏B超:无异常。

1.4诊断标准:肾功能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周)进行性下降,尿素氮>8.2mmol/L,肌酐>106umol/L;血常规:红细胞3.5~5.0×1012/L;总胆红素(0-17.1umoL/L),直接胆红素(0-5umoL/L),间接胆红素(0-12.1umoL/L);患者静脉滴注盐酸克林霉素4小时后,出现酱油色尿,因溶血反应导致肾功能损害,符合诊断标准。

1.5治疗及转归:终止使用盐酸克林霉素,静脉滴注甲强龙80mgiv,地塞米松5mg,1次/天,连续7天;次日酱油色尿颜色减轻,于发病后第5天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尿常规恢复正常,隐血(-),尿蛋白(-)。

2讨论

克林霉素属林可霉素类,其特点是对各类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和阴性厌氧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2]。克林霉素致急性溶血的发生率无性别、年龄差异,提示克林霉素致急性溶血可发生在任何人群[3],该患者间接胆红素偏高,主因体内的红细胞破坏过多,使肝脏不能完全把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导致体内间接胆红素偏高,引起间接胆红素偏高最常见原因是溶血反应。

本例溶血反应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于1周内肾功能恢复正常,尿常规正常,说明及时发现、处置得当,预后较良好。但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的是合理、正规使用抗菌药物,才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法宝。

参考文献

[1]张林.克林霉素致急性肾衰竭4例[J].四川医学.2006.27(10):1099.

[2]罗小卫.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重庆出版集团.2009:163.

[3]吴新华.克林霉素致急性溶血2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