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抢救成功18例体会

/ 1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18例体会

魏效臻1魏怡恺2

魏效臻1魏怡恺2

(1河南省孟津县公疗医院心内科471100;2河南省孟津县公疗医院药房471100)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373-02

心脏骤停的机制是心室颤动,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及无脉电活动。自行恢复很少,现将2001年3月-2012年8月我们抢救成功的18例心脏骤停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岁。

1.2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1例,有机磷中毒2例,脑梗死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心房纤颤3例,冠心病6例,胆囊切除术后2例。

1.3诱发因素:骤然停用原发病治疗药物2例,不适当减药2例,恐惧发作1例,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6例,用力大便1例,过敏反应1例,高血钾1例,诱因不明4例。

1.4先兆症状:烦躁,出汗,心慌,呼吸困难,打阿欠,发绀,苍白等。

1.5抢救经过:18例心脏骤停均为住院病人,一经确诊,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路,10分钟以上未恢复窦性心律,即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开始时间最早即刻,无脉搏室速胺碘酮200mg静脉推注成功1例。心室颤动单纯胸外按压成功1例。心室颤动单纯利多卡因200mg静脉推注成功1例;利多卡因100-300mg,美托洛尔2.5mg-7.5mg,胺碘酮150mg联合应用成功2例,心室颤动直接200-360焦耳电除颤成功8例。高钾血(8,2mmol/L)持续胸外按压,肾上腺素1mg、3mg、5mg,10%葡萄糖酸钙20ml,5%碳酸氢钠50ml静脉推注成功1例。心室自主心律,室性异搏心律,缓慢心律伴停顿上述药物加阿托品0.5-5mg结合电除颤成功4例。持续抢救恢复窦性心律时间6分-150分。

2.讨论

心脏骤停因发作突然,医院内发生早期识别前驱期或先兆猝死极为重要,先兆猝死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略。出汗,烦躁,心慌,头晕,打阿欠等先兆猝死的出现,可能的机制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严重心电现象相伴随的外在表现,如交感风暴引起的室颤,迷走风暴引起的房室阻滞心脏停搏等都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2]。本文于心跳停搏前就开始心肺复苏符合复苏急救指南。

医院内猝死原发疾病明确,诱因容易找到,抢救的同时不忘纠正原因和诱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房纤颤突然停用心得安、美托洛尔,有机磷中毒解毒药停用过快,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超选进入圆锥动脉,指引导管插入过深,均做了相应处理,为抢救成功奠定了基础。

因心脏骤停发生于医院,多人抢救时及时连接心电监护仪,可依此心电监护仪显示的心律失常及其演变过程应用抢救药物或电除颤,有的放矢提高抢救成功率。

心室颤动发作时电除颤效果肯定明显,恢复窦性心律应用高于目前临床抢救的任何药物,应为首选。

抢救持续时间不应局限于30分,本组抢救最长时间为150分。因为持续有效地胸外按压-通气,可产生60-80mmHg收缩压,可为大脑和心肌输送少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4],提高除颤的成功率。本组4例在胸外按压-通气,肾上腺素静脉推注,电除颤成功复苏心电监护仪显示心电活动消失的一条直线,提示综合抢救,不轻易放弃,希望大于不作为。其实,胸外按压-通气,是停跳心脏的被动机械运动,正常人体心脏电活动在前,机械收缩舒张在后,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紊乱的外在表现形式,严重心律失常的结果最后演变成心电活动消失,发生心脏骤停。反过来,心脏骤停心电活动消失,通过胸外按压-通气,电除颤联合应用迫使停跳的心脏被动收缩和随后的舒张,理应导致机械性心律失常,即机械对电功能的反馈作用[5],在经过机械性心律失常,最后恢复成正常窦性心律。因此,电除颤也可用于心电活动消失的抢救中。

参考文献

[1]魏效臻,郭彦萍.医院内猝死46例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6.27卷.16.113页.

[2]杨钧国.应高度重视自主神经对心电图的影响.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1).1.

[3][4]李欣,熊艳,黄钊阳.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要览.内科危重症诊疗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市100036信箱188分箱2010.3第一版.

[5]郭继鸿.机械性心律失常.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3).21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