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评估及风险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评估及风险控制

刘静波

哈尔滨市城市排水监测站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人们也愈加重视有关污染的问题,水环境中内分泌污染就是其中的一种污染类型,对于人们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这就需要有关人员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对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进行系统科学的检测评估,使其能够对这种污染现象进行及时的风险控制。因此,检测评估工作就显得很重要,而要想取得成效,就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掌握先进的技术与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进一步得到控制或消除。

关键词:水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评估及风险控制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评估以及风险控制对于我国的生态建设很重要,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内分泌干扰物污染问题成为了首要的污染问题,这对我国的水资源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对人们的饮水安全构成威胁,还对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阻碍。所以,有关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评估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力度,运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推进检测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以进一步的确保人们的饮水安全,使其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1内分泌干扰物

1.1分类

根据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化合物两大类。天然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人体或生物体正常分泌的物质,主要包括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睾酮等,还包括一些植物性雌激素和真菌性雌激素,如异黄酮、香豆雌酚、玉米赤霉烯酮等;人工合成内分泌干扰物可分为人工合成的激素类物质以及农药、药物、个人护理品、工业化合物、重金属等环境化学污染物。天然的内分泌干扰物主要由人和脊椎动物排放;人工合成的内分泌干扰物中,农药大约70%~80%属于内分泌干扰物,塑料中大部分的稳定剂和增塑剂也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日常人们所使用的洗涤剂及所食用的海鲜、肉类、瓜果、蔬菜、饮料、罐头等食品中也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

1.2危害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它能够通过污水、雨水、废水等进行城市中的污水处理系统,而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时候,却不能完全的去除这种内分泌干扰物,这就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进而逐渐的渗透到饮用水源系统中,对于人们的饮水安全构成了威胁,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会产生毒性、刺激神经等。由此可以看出,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污染危害十分严重,人们必须对此类污染问题提高警惕,做好相应的检测评估工作。

2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评估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评估工作十分关键,这是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的必然要求,只有做好相应的检测评估工作,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其检测评估工作中也是比较复杂的,需要考量多种因素,合理运用方法和技术,对干扰物进行多组分析,对于检测方法的要求也极高,尤其要保证方法的有效性、特异性、灵敏性等,而不同的检测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效果,适用范围也有不同,在实际的检测评估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多种的方法,并且能够有效的开展检测评估工作,以求检测结果准确、高效。

2.1仪器分析法

当前,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仪器分析检测方法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等。仪器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定量检测结果,但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如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GC/HRMS)等,并且只能检测样品中已知的单项内分泌干扰物。而高通量、高灵敏、高选择性分析对仪器分析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2生物分析法

生物分析法可通过研究不同污染物或环境样品作用下生物体内各种指标的变化,如基因表达的上调或下抑、蛋白合成的改变、细胞的增殖甚至组织的病变等,评价某种或某类化合物的内分泌干扰活性,反映污染可能对生物体带来的危害。生物分析法具有简易、快速、经济、高效的优势,但也存在相应的弊端:①任何一种单一的生物检测方法都只能提供有限的证据,并且动物或细胞系来源不同可能会造成内分泌干扰物效应的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结果;②大部分生物分析技术只能分析综合毒性效应,无法明确导致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污染物质及其含量。

总之,这两种方法都各有特点和优势,都能够对内分泌干扰物进行检测分析,而二者之间也能互相补充、互相验证。但是目前,像国际上重点关注的二口恶英类、雌激素类物质等内分泌干扰物的总体毒性并没有相应检测标准与规范,亟需解决内分泌干扰物检测评估技术的瓶颈问题,进而建立城市水系统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与评价标准、规范。

3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控制

3.1内分泌干扰物控制消除方法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在地下水以及饮用水等地方都存在这类污染问题,所以有关的消除方法就显得很重要,这样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而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内分泌干扰物,部分水处理工艺后的降解产物可能比母体物质具有更大的危害,因此如何有效处理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给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和水质提高非常必要。目前我国主要的消除方法有物理、生物、化学、组合控制等,不同的消除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在研究方向上也略有不同,这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除方法。

3.2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行为的研究

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经历了分配、吸附、迁移和转化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主要包括:①由疏水作用或分配作用引起的在悬浮颗粒、沉积物等固体物上的吸附和解吸附行为;②生物作用或其他化学作用引起的降解行为;③在光、生物等条件作用下的转化行为。上述环境行为会引起内分泌干扰物在不同相间进行分配和交换,造成内分泌干扰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和转化,最终决定了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归宿,研究这些环境行为和过程对于内分泌干扰物的控制消除技术研发以及环境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污染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污染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用水质量,所以,对于这种污染问题就有必要加强研究力度,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检测评估。这就要求有关的工作人员在重视的同时能够合理的运用技术以及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污染问题提供一定的风险控制依据,使其污染问题能够得到控制和治理,从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瑞宝,孙韶华,王明泉,等.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评估及风险控制[J].中国给水排水,2017(18):33-38.

[2]杜娟,胡红娟,杨靖,等.徐州地区地下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监测与风险评估[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6,28(6):38-40.

[3]刘畅伶,张文强,单保庆.珠江口典型河段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