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陈琳

贵州织金县第三中学陈琳

现行作文教学中,学生面临的苦恼事就是作文缺乏素材,看到老师命题,无从下笔,虽然老师在命题前作了许多理论性的指导,但都是费力不讨好,效果不佳。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必须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而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就要让他们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作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在审题方面

以往审题,就是教师命题后,由教师讲了一通如何审题,然后学生下去写,可是学生听懂了没有,还是一个未知数,收作文时,才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这一关就被卡住了,结论就是没有审好题,写离题了。我在教学时,命题后,让学生采取找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办法,比如:《我的初一生活》,学生就知道中心语是“生活”,修饰语是“初一”、“我的”。这样,学生就明白这篇文章的写作对象是“我”,而不是其他人,而且写的生活是“初一”的,不是小学的,甚至是初二、初三的,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在审题中就参与了进来,对审题就很好地把握。

二、在选材方面

学生在入题后,最关键的是如何选材。而大部分学生就是苦于无事可写,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就让那些平时基础好点的学生站起来讲讲从哪些方面来写。如: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我的初一生活很快乐,然后列举了在初一他参加“12、9”长跑比赛获第一名,普通话比赛获得名次,政史地知识抢答赛获得名次等等,虽然这只是全体学生中的一个,可是,在他讲完他所要写的这些素材之后,就会激起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其实我们也有材料可写,这样就避免他们焦头烂额、无从下笔的烦恼。

三、在评改方面

传统的作文评讲是教师全改全批以后,由教师抽出写得好的学生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来评讲。这样做的弊端是:学生只关心文章的作者是谁,而不会真正听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而我在作文评讲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收上来的作文分组,然后小组交叉改,由学生在你所得的作文本上写出这篇文章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由教师再次抽学生站起来,口头表达所得文章的优缺点,并从文中找出例证。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承接第二点选材来说,因为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要写哪些材料,但从文中看出材料笼统不具体,这样交叉批改后,他就可以从别人的作文中看出自己的不足,努力去改正。当然作文教学是艰苦的、长期的,需要自己去努力,去实践,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教无定法,不过,这种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或初学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