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色彩多元共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青岛城市色彩多元共生研究

张健王文然郭书琪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101)

【摘要】本文以青岛城市色彩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借鉴“布莱克本和达尔文地区的城市色彩景观”的更新和保护措施,提出利用色彩进行区域划分的设计方法,对青岛城市色彩建设提供一条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城市色彩;多元共生;区域划分;传承与保护

AStudyonthemutualisticsymbiosisofurbancolorinQingdao

ZhangJianWangWen-ranGuoShu-qi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urbancolorinQingdao,byusingforreferencetheupdateandprotectionmeasuresof“citycolorlandscapeofBlackburnandDarwinregion”,itproposesadesignmethodofusingcolortopidethearea,andprovidesanewdesignideafortheurbancolorconstructionofQingdao.

【Keywords】Urbancolor;Mutualisticsymbiosis;Regionalism;Inheritandprotect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2-0029-02

1.青岛城市色彩现状分析

青岛是一座具有强烈地域性色彩特点的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历史过程中的沉积与融合,逐渐形成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色彩。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的扩张,导致杂乱的城市色彩问题频频出现,破坏其城市色彩的统一性,同时也限制城市地域性特征的传承与发展。

1.1旧城区城市色彩

1981年,青岛城市受德国的殖民和日本的占领,形成丰富的建筑形式,但其色彩上是相互统一的,形成旧城区独特的建筑色彩景观,最为突出的是位于老城区西部的建筑群,被誉为“欧洲建筑博览会”。以中山路周边的建筑群为例,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建筑,其建筑色彩都是采用红色砖瓦作为建筑的屋顶,而在建筑立面上则选取黄色墙面,与绿树、碧海、蓝天等自然色彩形成了青岛独有的城市色彩印象。

建国初期,设计师们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林乐仪先生设计的八大关小礼堂最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青岛红瓦黄墙的城市色彩,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与审美需求,成为青岛城市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到90年代至今,“红瓦屋顶、黄色墙面”的建筑色彩逐渐成为青岛城市色彩建设的主要形式。

然而,红、黄色彩形式单一,限制了城市色彩语言多样性的发展。在体量、形式、尺度、比例等方面都推陈出新的新建筑中融入“红瓦黄墙”的建筑色彩,虽然与原来的城市色彩样貌相统一,但是无法对应其建筑形式,反而更加突兀。

1.2新城区城市色彩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混凝土等新型材料不断流入中国建材市场,中国建筑进入钢筋混凝土的时代,为中国的城市色彩打开了新篇章。尽管青岛建筑色彩有其独特的一面,但是新型的建筑色彩影响了青岛城市色彩的发展。

19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逐渐形成了以香港中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化住宅群。新建筑的体量较大,以灰色调为主,外立面多用蓝色或绿色的玻璃幕墙,是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崭新建筑。与旧城区古朴典雅的建筑色彩相比,新城区体现的是理性,严肃的视觉感受,是一种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建筑色彩的新型建筑。

然而,新型建筑色彩单一,建筑色彩分布不均,并且数量占有比重较大,不仅无法与传统建筑色彩相融合,而且影响到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市政相关部门对此采取”平改坡“政策,虽然某种程度上维护了青岛的城市色彩景观,但是无法解决整体混乱等问题。因此,如何将新旧建筑色彩相融合,使之和谐共存成为青岛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

2.城市色彩的区域划分

城市色彩区分的界限和城市的发展规划基本一致,和该地区的经济、历史、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史时间较长,经济发展较缓慢,文化交流少的地区,多为传统的建筑色彩;反之,该地区多为现代的建筑色彩。通过色彩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不仅不妨碍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能够保留城市的历史印记,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从而使旧建筑得以保留并发挥其新的价值,使多种城市色彩语言符号并存,丰富城市色彩的多样性。

2.1色彩作为设计指导原则

城市色彩景观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研究热点,色彩作为设计的指导原则已被纳入《布莱克本和达尔文设计导则及色彩研究》中,主要从特色、连贯性和围合性、色彩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1)特色:设计除了创建场地的空间特色以外,还应该采取能与周边环境相对应且能提升原有景观品质的设计语言,而且改造后的新场地必须要比改造前优异。在色彩区域内的建筑尽可能与周边建筑在色彩语言上相统一,减少不和谐色彩的使用。

(2)连贯性和围合性: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建筑的保护性、创造性和强化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景观要着重强调它的再利用。对旧建筑的维修与保护,同时也应加强旧建筑的使用性与安全性,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外观上保留其原始相貌。

(3)色彩:设计最终确保建筑和周边景观和谐共存,要求利用色彩调整建筑规模和体量上的视觉感受,有效地形成可识别性城市色彩景观。将城市色彩进行区域划分,微观上看是和谐统一的色彩,在宏观上看是有序且多样的色彩。

2.2城市色彩色彩区域划分研究

2.2.1以布莱克本和达尔文地区为例

布莱克本和达尔文地区是英国一个具有浓郁小镇风情的重要旅游景区。当地政府为确保当地色彩景观风貌的传承与保护,提升该地区空间品质,开始进行英国第一个以城市整体为对象的色彩景观修整与保护工作。为保护当地的城市色彩,突出其地域性文化,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色彩调查,确定能够代表该地区色彩整体印象的特征区域,将除工业建筑,以及色彩不佳的建筑之外的建成区域的主要色彩进行归类,。利用核心色彩作为该地区整体的色彩印象。核心色彩由基地色彩和辅助色彩构成,色彩数量多且适用广泛的定义为基地色彩,辅助色彩则是利用面积小且与核心色彩不相符的色彩,其具有临时性。

2.2.2青岛城市色彩区域划分

以中山路和香港中路的建筑群为例,中山路的建筑多以红色屋顶、黄色外立面为主,材质上基本选用石材和瓦片,则红色和黄色为该地区的核心色彩。相反的,香港中路建筑群多为现代风格,灰色的钢筋水泥和大量的玻璃幕墙,不规则的建筑外立面,单一的冷色调,在气质上虽凸显了现代建筑的科技感,却少了能够代表城市历史和城市精神的特殊色彩语言。这两种主色调的建筑群都是城市的核心色彩,在相关区域内使用对应的核心色彩并且加以辅助色彩,不仅不破坏该区域城市色彩的统一性,而且加强了该地区的色彩语言。城市发展不能避免对旧建筑以及其旧形式的舍弃,因此如何保留代表城市历史发展的印记成为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3.结语

现阶段,中国的城市色彩理论和规划主要来源于日本色彩规划体系,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难以控制性为主的色彩规划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城市色彩代表着城市面貌,与其他因素相比,色彩具有冲击力较大,接受时间较短等特点,对于塑造城市印象效果明显,分区域规划城市色彩,一方面防止城市色彩的流失,另一方面不会破坏城市色彩的统一性。城市印象和城市发展,二者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意在为城市色彩的独特性与城市的发展之间寻求平衡,为城市印象的塑造探寻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涂琳.浅析建筑色彩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2014.

[2]周广坤,吴伟.英国城市色彩景观更新与保护机制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