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态史微主题复习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高三生态史微主题复习设计

段贵洲杨雅宁张燕

(成都市第十八中,610000)

序言:临近高考只有10多天的情况下,高三文科班学生们仍要选择一些与热点相关的微历史专题进行练手、练思维,保持状态。本课旨在告诉此阶段的师生们:冲刺复习有策略、选择微主(专)题有理由、过手题对口高考题型。

第一部份:冲刺复习基本策略

1、夯实基础,更重能力提升:

2、高考考核目标要求的4大目标12项内容(均要通过解读材料来达到检测目的):

3、正确处理好冲刺复习时的“三讲”和“三不讲”关系:

第二部份:选择本主题的理由

1、考试依据------当年高考大纲及说明:

(1)考试内容(略)(2)考核目标与要求(略)(3)考试说明(略)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每一节课都要促进学生的思维生长,增加思维的含量,加上思维的流量。

3、多元史观早已进入高考:没有史观不成题:

(1)5种新史观简介:

(2)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的“名言”:

(3)例题:多(略):

(4)2018年高考历史我的主题预测(多有生态史内容):

(5)专家引领:2008年19期冯一下教授在《历史教学》早已发表过《生态史:历史高考的新内容》;

4、试题贴近社会生活,联系时政热点:当前,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使“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现已渗入人心。

故根据考纲、说明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新史观引入高考题后进行广泛思考,结合现实生活,特别是有关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方面的微观话题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口,命题多运用新颖的材料创设新情景,从不同的角度,迁移所学知识,综合考查其观念或现象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第三部份:本课的主题选择:“天问”--变动中的环境

一、明白方向

教学目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梳理本专题相关知识,把握中外历史上生态环境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阅读教案和教材的相关重点知识解决“问题设计”,突出重点、提高能力。

(1)高中历史(必选)教材中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

(2)梳理本专题:简略从纵横两方向梳理人与自然关系史(见PPT“例”,课后学生自己再完善)

①纵向梳理②横向梳理

(3)知道灾荒史---环境史---生态史“三史”含义;

“三色文明”的内涵(黄色文明——黑色文明——绿色文明);对应三色文明有三大颜色工具的转向:顺应自然的原色技术---破坏自然的灰色技术和保护自然的绿色技术。

表1:“颜色”的转向

(4)通过处理“问题设计”,提升解题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通过练习进一步夯实相关知识,提高“四导”的解题技巧:导读(学生会在资料上勾画)、导学(师之释疑解惑)、导练(师生合作完成)、导评(符合高考题型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选择的历史到现实的生态片段材料的解读,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亲近自然、珍惜资源,拥有爱护环境的感情;树立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历史课程具有公民教育的功能,引导年青一代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和增强其生态环保意识,是历史学科的责任。

二、青睐真题

典例(只列6题名称)

1、2005年上海高考历史33题“儿童眼中的社会问题”;2、2007年文综北京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读图,完成读图5,完成12、13题;3、(2008年高考四川延考区文综卷第39题;“统万城”题:4、(2012年高考全国文综大纲卷第37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三“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5.(2013·浙江文综·39)(26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2014·上海单科·39)文明的代价……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刘芃(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来研究高考真题),临近高考学生们再做(看)高考真题时要做到“归纳、总结、提升”……。

三、案例教学

农耕文明(黄色文明)

材料:历史上西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天然植被茂盛,特别是黄土高原属于森林草原地带,极适宜于人类生存……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在西北兴盛的历史。人为因素主导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发生在农耕文化大规模兴起之后。农耕文化发展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性……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而生态环境恶化又影响到人类发展,在两者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中,西北经济、社会和文化经历了由繁荣到衰落的变迁。

以物候特征来说,在甘肃省合水县马莲河畔发现了距今200万年的“黄河象”化石;在商朝武丁时期甲骨文中有在河南安阳一带获象的记录。此后……亚洲象只生活在中国西南的西双版纳和东南亚、南亚地区……。隋朝到唐中期以前的七、八世纪,在长安有种植梅、柑橘的记载,说明这个时期气候仍然温暖湿润。近代西北气候寒冷的特征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冬季……。

历史上西北地区水资源变化缺少详细数据记录,大禹治水,说明当时中国北方遭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涉及到河西走廊和黄河上中游,而这些地方现在大多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历史上西北地区有许多湖泊……现在黄河流域除青藏高原上的札陵湖、鄂陵湖外,再没有大的湖泊存在了。内陆河流域这种变迁更加明显……自汉朝到当代,是西北湖泊急剧消亡的时期,自上个世纪30年代起,祁连山冰川也普遍退缩。总之,水资源减少成为引发西北生态环境与社会诸多问题的直接根源。

……引发干旱。先秦西北属于雍州,自秦汉至近代,西北的干旱发生频率越来越快。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沃斯特认为:“从某些角度上说,旱灾也是一种人为现象,或者至少是一个由于人类不明智的行为而极大地加剧了的问题,它使自然的周期循环转入到人类的深深的悲剧之中。”干旱缺水引发荒漠化和风沙灾害,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的荒漠化主要集中在西北干旱地区,如塔里木河盆地周围、河西走廊;11~19世纪则发生在半干旱草原地带,如鄂尔多斯草原。

-------吴晓军《甘肃社会科学》(兰州)2005年第05期第196-199,230页

问题设计:(15分,应对高考45-47选考题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北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的核心问题什么?(1分),其变迁呈现出的发展规律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北生态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分)对今天开发西北的启示有哪些?(4分)

后记:“替天行道”:向干旱的(西)北“输液”-----科学调水治沙在启动中,西北有着光明的未来:

工业文明(黑色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19-20世纪环境污染事件(部份)

----摘自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等

问题设计: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2分应对高考41题)

黄黑文明

材料一:古代长江流域水患发展趋势越来越严重。唐代长江水患平均18年一次,宋代平均5、6年一次,明清平均4年一次。长江流域水灾的形成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诸多因素的影响。早在清代,就有有识之士提出,长江流域水患是“因上游川陕滇黔等省开垦太多,无业游民到处伐山砍木,种植杂粮,一遇到暴雨,土石随流而下,以致停於接涨”。从长江流域洪灾规律来看,很大程度上与长江沿线日益发达、经济开发程度加强有密切的关系。水灾是突发型灾害,来势猛,为害烈,常造成“坏民舍,溺居民,坏桥栈,伤禾稼,饿殍载道流亡数万人”,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英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支配着企业的法则,“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观念十分盛行。19C中后期,英国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环境治理、贫民窟改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并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并且得到了逐步的解决。英国议会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议会对环境治理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观念的改变,迫使政府必须要遵循法律,实施治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也就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问题设计:25分应对高考40题

(1)阅读材料一,与唐宋时期相比,明清长江流域水患呈现什么趋势?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和带来的危害?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日益恶化的因素,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特点和经验?。14分

绿色文明

材料:从政府严格管理(市坊分离)的“唐都长安”到自由放任下无人管理的“雾都伦敦”再到未来城市“雄安新区规划”的思考(治理“城市病”)

“城市病”是主观判断又是客观存在的。1933年《雅典宪章》将城市功能进行分区(居住区、工作区、休息区、交通脉络)……它导致城市生活不便、枯燥、单调、交通拥堵;专家认为破解“城市病”应该做到“三个尊重”:尊重自然和生态和谐、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尊重普通人的利益;中国的城市化应该走一个八字方针的道路:节约、低碳、绿色、智能;一个健康的城市规划要先划好四(色)线:

(1)划好城市的绿线:城市的开敞空间(水源、公园、自然斑痕、园林、避灾场所)

(2)划好城市的黄线:城市的交通框架(地铁、污水和垃圾处理场所)

(3)划好城市的紫线:城市的文保单位(历史街区、墓葬群地、皇宫、历史建筑)

(4)划好城市的蓝线:城市的江河水系(水和建筑的关系)

……雄安新区规划时要求……城市建设应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经济大讲堂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

问题设计:12分,应对高考41题

请结合历史上城市管理经验和上述材料内容,对雄安新区的建设规划提出你自己至少4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最后的问题设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讨论)

小结:复习生态问题的有效策略(践行)

1.健全史学观念,培养生态史观视角。2.立足主干知识,点滴渗透生态史观。

3.依托高考试题,窥见生态命题方向。4.加强学科综合,关注生态问题热点。

5.精选生态史料,进行强化训练。

赠送4金句

1、16字诀:多做真题,重做错题,少做难题,不做怪题!

2、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查看教科书比优于纯看课本。

3、此时的高三复习:是时候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走向舞台中央了。

4、预祝大家高考成功。

参考文献

[1]重庆出版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

[2](英)布雷恩·威廉·克拉普,《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

[3]教育部考试中心刘芃《考试文集》

[4]2014年李华颜色的转向—基于人类文明与技术的思考《湖南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