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憩室炎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结肠憩室炎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蒋林满

(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憩室炎的CT检查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结肠憩室炎患者24例CT扫描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肠憩室炎患者24例,位于升结肠12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9例。均见多发憩室形成,憩室直径0.3~1.6cm;相邻肠管壁增厚6~13mm,憩室周围脂肪密度均见不同程度的炎性渗出影。结论:CT诊断可对结肠憩室炎病变诊断准确及时,对病变范围、程度进行判定,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结肠憩室;憩室炎;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049-02

结肠憩室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结肠憩室炎可因憩室颈部由于肠壁肌收缩而受压,使憩室内的粪便和分泌物排空不畅而引起,肠壁环肌颈变窄,发生后很易穿孔。一般无并发症的憩室患者,常无明显症状;由于粪便刺激或堵塞憩室出口而引起憩室炎时可影响周围结肠,出现腹痛、便秘或腹泻、黏液性血便、发热、恶心与呕吐等症状,但大量便血少见[1]。采用CT检查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对周围结构的影响。此外,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憩室脓肿引流术也较为安全有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结肠憩室炎患者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8.5±2.5岁;临床均有腹痛症状,伴发热12例,便血2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8例,憩室炎穿孔10例,出血2例。

1.2方法

使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患者仰卧位,轴位薄层容积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50mA,层厚5mm,层间距5mm。均为急性腹痛患者未做肠道准备。其中平扫检查19例,平扫加增加5例;增加扫描静脉注射碘佛醇对比剂,80ml,注射流率3.5ml/s,对比剂注射后延迟18~20s做动脉期、静脉期的增强扫描。

2.结果

结肠憩室炎表现邻近脂肪密度异常增高并出现软组织带影。结肠周围局限性积液,含有气泡,代表结肠周围脓肿。区域如直肠膀胱陷窝内出现局限性液体,可含气体,为憩室炎穿孔后并发的远处脓肿。

结肠憩室炎患者24例,位于升结肠12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9例。均见多发憩室形成,憩室直径0.3~1.6cm;相邻肠管壁增厚6~13mm,憩室周围脂肪密度均见不同程度的炎性渗出影。憩室炎穿孔11例其中CT显示有气腹7例,表现为结肠憩室周围积气或腹腔游离气体。出血2例表现为结肠憩室及肠腔内高密度影。

3.讨论

左半结肠较为常见,故典型的憩室炎的临床表现多为左下腹疼痛伴发热。横结肠及右半结肠的憩室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年轻患者的表现有时也不明显[2]。临床表现轻微的患者,应首选钡灌肠检查。钡灌肠检查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可了解病变的大小。单纯性急性憩室炎的CT基本征象为病变的结肠肠壁增厚伴邻近肠系膜脂肪浸润,近50%的患者可直接显示结肠憩室,表现为与结肠联系密切的壁外软组织阴影,内容物可为密度不均匀的粪渣或液体成分,增强CT可见憩室边缘轻中度强化[3]。但CT检查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发现有无憩室及其炎症而在于显示有无结肠外并发症的形成,如憩室炎症穿孔导致结肠周围脓肿或盆腔脓肿、结肠穿孔、结肠膀胱瘘形成以及压迫和/或粘连性输尿管梗阻等[4]。右半结肠憩室炎的典型CT征象为回盲瓣上方一炎性肿块阴影,其内常有造影剂存在。如果憩室颈部水肿而使造影剂难入其内,则显示为软组织阴影。此时要与回盲部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如阑尾周围脓肿、盲肠癌穿孔等。白血病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合并盲肠炎时,也可出现回盲部及盲肠的肠壁增厚伴肠壁积气,应注意鉴别。乙状结肠憩室炎常合并乙状结肠膀胱瘘,CT检查可明确诊断。其主要征象为包绕乙状结肠的炎性肿块并与膀胱分界不清,膀胱内可见气体存在。憩室脓肿穿孔还可累及腹壁、腹股沟或髋关节造成这些部位的脓肿形成。巨大结肠憩室炎较为少见,主要是憩室炎穿孔伴周围包裹所致,大多数邻近乙状结肠,CT表现为乙状结肠周围巨大肿块阴影,其周围常伴有明显的渗出性改变。钡灌肠检查时,半数巨大憩室与结肠相通,即憩室内含有造影剂。并发症包括穿孔、气腹和局部脓肿。腹部平片和钡灌肠通常可以诊断。CT可显示憩室与结肠的关系,尤其是直肠内注入造影剂后显示更清楚。界限清楚的盆腔或结肠旁脓肿,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脓肿引流术后对病变肠段可行一期手术切除和端端肠吻合。

根据CT表现,可以确定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程度,为临床治疗和确定脓肿引流部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肠憩室和憩室炎的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仅通过症状来诊断是困难的。目前,CT是结肠憩室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潘壬清,曾红辉,邓周强,等.结肠憩室炎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1):106-108.

[2]张铁,鞠雪,王振威,等.CT在结肠憩室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5):586-588.

[3]万荣超,邓德茂,袁文昭,等.多层螺旋CT在结肠憩室炎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4(4):307-309.

[4]柳黔忠,邓大益,徐国富.结肠憩室炎的CT诊断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13,20(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