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山萍

山萍

(武汉市第九医院湖北武汉430080)

【摘要】脑卒中(Stroke)俗称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内的一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中青年患病者逐步增加。随着现代医疗水平与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康复治疗和护理得到快速重视和发展。临床实践证明,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活动能力的提高疗效较好,越早介入、越早治疗其疗效越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使患者身心、智障得以有效恢复,对重返社会起到重要作用,下面我将我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197-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入我科的脑卒中患者共计49名,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大为82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67岁,每例患者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脑卒中,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在49例脑卒中患者中46例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史,血压大于140/90mmHg者40例,最高240/130mmHg,最低压100/60mmHg。有6例脑卒中患者否定有高血压病史;49例脑卒中患者中合冠心病的有36例,糖尿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

1.2方法

将所有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1~69岁,进行神经内科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24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45~82岁,给予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医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本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功能训练与按摩、相关神经刺激和运动等。

2.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和医治

行传统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医治,给予一级护理。保持功能位: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软物;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心跳及身体各项指标的监测,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行吸痰术,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每隔2h帮助患者更换卧位一次,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皱褶,同时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做好压疮的护理工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3.治疗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治疗组在行传统医疗和护理方法的同时对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医治,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正常生活能力评分、四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护理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加以总结,得出结论。

3.1心理护理

由于脑卒中患者起病突然,出现肢体活动或语言表达障碍后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情绪,心理负担极重,更有甚者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所以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疾病康复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护士和家属要通过各种方法努力去关爱患者,多与患者交谈,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出紧张、焦躁和其它不良情绪,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同时可以把同病区其他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的康复情况举例给患者听,及时的心理疏导,可使患者详细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增强康复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主动配合治疗与康复训练的效果。

3.2按摩及肢体功能训练

每天对患者残肢进行从四肢到心脏方向处的按摩,每次30分钟,每天2次,使患者血液流通顺畅,早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肢体按摩、手指、关节伸展和弯曲运动,可以保持肢体和关节的功能性,有效的延缓和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的发生。

3.3疏通经络护理

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用SVT治疗,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对失去感觉的肢体进行冷、热刺激,按摩或敲打、针灸等方法刺激患者患肢感觉的恢复,根据患者病情逐步对患者进行坐起、站立训练,渐至到进行步行、自理生活能力训练。

3.4消除语言障碍的训练

采取先易后难的训练方法,首先纠正发音不准、鼻音过重的现象,指导患者练习舌及口腔肌肉的协调动作,提出简短问话时,语速一定要缓慢,语音清晰,留有时间给患者回答。对于表达困难的,可配合动作表示。

4.评价方法

根据病情的控制情况可分为5个标准:(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工作和生活能力处于发病前的水平;(2)明显进步: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患者可以继续工作,身体活动能力及感觉比发病前有所下降;(3)进步:神经功能大有好转,患者生活可基本自理;(4)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病情无好转,一切病状保持;(5)恶化:入院后病情更加严重,患者有生命危险。

5.结果

根据控制评分标准,通过实践证明,对脑卒中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就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对减少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发生作用显著,诊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和护理的对照组。

【参考文献】

[1]杨燕,邹家莉.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70-171.

[2]张淑珍,刘玉海,格日乐.早期认知干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56-357.

[3]纪芳芳,史云瑞,李晓波.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5(11):14.

[4]任兰芬,孙乐蓉,黄杰,等.音乐疗法配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