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PCI治疗前后hs-CRP、IL-6、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冠心病PCI治疗前后hs-CRP、IL-6、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陈杰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500)

【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PCI治疗前后hs-CRP、IL-6、IL-8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IL-6、IL-8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PCI治疗后,hs-CRP、IL-6、IL-8水平发生明显改变,改善患者心功能,可作为PCI治疗患者心功能评价指标。

【关键词】PCI治疗;冠心病;hs-CRP;IL-6;IL-8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088-02

冠心病指的是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血管腔阻塞、狭窄,发生心肌缺氧、缺血、坏死,进而产生心脏病。冠心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分为心绞痛、缺血性心脏病、隐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猝死五种类型[1]。其发病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不当、超重或肥胖、年龄、遗传、性别、病毒感染、情绪过于激动等因素密切相关。相关文献指出,冠心病炎症反应在病情发展中存在重要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6)可用于冠心病程度评估,临床价值较高[2]。PCI疗法属于冠心病治疗最佳手段之一,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为进一步探析冠心病PCI治疗前后hs-CRP、IL-6、IL-8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本文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为7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41例,年龄35~63岁,平均(48.92±3.34)岁;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39例,年龄36~65岁,平均(47.76±3.6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认知正常,无精神疾病史。排除具有风湿病、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心力衰竭患者。排除具有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他汀类降脂药、硝酸甘油、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钙通道阻滞剂等相关药物,了解患者实际病情,综合患者情况,增减用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CI治疗。取患者腕部脑动脉、大腿部股动脉进行血管穿刺,于患者冠状动脉堵塞、狭窄处放置支架,恢复患者供血,改善患者缺血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hs-CRP、IL-6、IL-8水平,比较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计算分析,通过(例,百分比)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小组之间比较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指标比较[(x-±s),mg/L,pg/L,%,mm]

3.讨论

冠心病又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一般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两种类型。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性胸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心悸乏力、面色紫绀、发热出汗、惊恐心衰等,临床数据显示,超过33%的冠心病患者首次发作时表现为猝死[3]。当前,冠心病治疗药物包括他汀类降脂药、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等,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降低患者疼痛感,但随该病症逐渐发展,药物治疗作用减弱,难以满足临床需要。PCI介入治疗通过导丝、支架等实施手术,可解除、减轻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堵塞状况,帮助血管恢复血供、氧供,临床价值较高。但PCI治疗过程中,冠状血管内膜发生损伤,容易诱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相关文献表明,当患者炎症反应明显时,机体内hs-CRP、IL-8、IL-6水平发生变化,可有效预测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4]。

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杨金龙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冠心病PCI治疗后,患者hs-CRP、IL-8、IL-6水平增长,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对评价患者治疗后心功能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邱林,王智,龚艳君,洪涛,杨帆,霍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01):59-63.

[2]孙梅琴,彭漪,徐维芳,余再新,余国龙.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白细胞介素-37、超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08):44-47.

[3]陈新华,莫承湛.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一6、单核细胞黏附分子浓度变化意义探讨[J].江西医药,2016,51(06):545-547.

[4]杨金龙,丁书文,姚晓东,王燕,于潇华,李晓.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西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绞痛患者4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7,58(10):85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