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的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水利施工中的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分析

吴翔

浙江钱塘江水利建筑工程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多,它在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由于水利工程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该项目的进行也面临着许多因素的阻碍,其中最主要的是河流的阻碍。因此,为了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必须应用科学的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

关键词:水利施工;导流;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导流施工是指在修筑水利水电工程时,用围堰来维护基坑,并将水流引向固定的泄水建筑或者施工地点的一项技术,使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免受水流干扰,或为施工提供水源。具体来说,由于各类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存在差异,所用的导流技术也有一定区别,分析导流施工技术分类、技术步骤等内容,对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水利施工中的导流技术

1.1隧道导流

隧道导流就是在岸边建设隧道的方式来完成疏导,一般选择这种导流方式是在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的选择,因为这种导流方式是可以减少河流受到污染的可能性,同升湖也保护河流两岸的植被,开挖隧洞不会影响地表植被,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这种导流方式对于岩石剪影程度有所要求,只有在山的体质比较好的情况下,隧道导流才可以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隧道导流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这种导流方式是减少了河床周围的伤害,因此在整个施工流程中会更加便捷,减少施工中受到多重阻力,减少了需要考虑的因素,整个使用安排也会更加简洁。另外,隧道是水流量最大的一种导流方式,当发生很严重的洪涝灾害时,选择隧道导流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隧道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已经建成,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保护,对河流来说是一劳永逸的做法。隧道工程质量更好,时期更长。隧洞在施工中需要控制好出口和入口孔径,减少堵塞的情况,当发生严重堵塞时,更要做好对出口的控制,采取紧急方案进行防护。

1.2分段围堰法

这种方式是使用围堰对河床进行防护,因为围堰这种施工方式是可以对不同地域进行施工的,因此在不需要的地区就可以不必施工,在重要的地方可以加强防护,因此这种方式成本不高,但是施工工期较长,因为施工中需要涉及到的施工要素有很多。使用这种导流方式之前,要对周围导流工作进行分配。因为不同地区会选择不同的施工方式,也会有不同样式的泄洪口,只有不同地域相互配合,在可以真正保护好河流,完成导流工作。分段围堰法相较于墙两种导流方式,是一种分段分期的施工方式,在第一阶段中,需要在枯水期完成,选择水深很浅的地域建起围栏,这样可以降低施工中受到的伤害和风险。第二段是纵向围堰与横向围堰的结合,在两者结合时,控制好河流流速,防止围栏被冲刷降低防护难度。第二期的施工是在第一期施工基础之上的,想要做好第二期,需要与第一期相互结合,完成防护。分段围堰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考虑好运输线路,导流路线以及施工成本等,保证施工质量,就可以提高导流的效果。

2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导流施工的应用步骤

导流施工的应用步骤是相对固定的,可按工作内容的不同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即前期准备、中期施工、后期处理。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确定引水总量、引水方案、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评估各类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必要优化;中期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际组织施工工作,并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做好统筹工作,确保施工顺利、安全进行;后续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完成水利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对引水渠道等进行处理,恢复河道本来面貌,避免生态失衡、河流断流、水流泛溢等问题。三个步骤中,中期工作处于核心位置,涉及到围堰建设等实际施工,应作为重点加以把控。

2.2施工过程

工程进行前,首先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人员了解了施工环境后,确定施工方法为明渠导流施工。之后评估引水渠规模、用工数和工期,要求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施工。主体工程建设时,首先对基础部位进行清淤作业,按30°边坡的标准建立临时石围堰进行挡水,水流被引导至下游,之后进行正式施工。在石围堰后方建设混凝土围堰,应用分层开挖法进行岸坡施工,并通过爆破完成岩土结构打孔,之后抽出基坑中的残水,进行施工道路修建,要求道路修建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坝体混凝土结构施工采用多卡悬臂模板法,每一仓高度3m,为确保通行不受阻碍,闸墩采用人工拼装小钢模,以内拉固定式方法进行立模,溢流堰面的施工取拉模浇筑法进行现场施工。由于河道存在淤塞问题,施工过程中,水流并未完全进入引水渠,并渐渐泛溢,接近混凝土围堰的顶端,为避免水流流过围堰、造成施工破坏,人员进一步拓宽了引导渠的宽度和深度,将深度由2.2m增至2.6m,宽度由3.7m增至4.8m,引导渠施工过后,引水能力明显增加,水位在5h内下降15.3cm,施工得以继续进行。船闸工程的施工包括下游导航墙、上闸首、上游导航墙、闸室、下闸首等,由于船闸工程各部位施工内容复杂,预计工期较长,施工人员采取分项施工的方式进行建设,确定原则为以主体结构施工为主,其余结构及时跟进,较预定工期提前14天完成施工。总体施工完成后,先进行验收和检查,确定工程质量合格、混凝土结构强度达标,进行引导渠回填。施工人员先拆除混凝土围堰,之后拆除石围堰,使水流自然回归主河道,再应用废料堵塞引导渠进水口,由进水口方向开始进行回填作业。回填时,首先铺砂土,之后为淤泥和建筑废料,再铺砂土,重复上述步骤,用时两天完成回填,同时应用小型压实机进行压实,恢复河道原貌,回填完成。

3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1)水平运输。水平运输实际上就是将已经搅拌完毕的混凝土,从拌和地点运送至施工现场。目前,在采用的各种施工技术中,混凝土的水平运输主要有5种运输方式: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皮带机、机车和汽车。(2)垂直运输,即运用缆索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及门座式起重机进行运输。(3)综合运输。此方式已经在西方国家诸多大型工程施工中得以有效应用,此套设备包括运输车、螺旋给料器、轮胎式皮带机以及塔吊式皮带机。采用汽车运输混凝土,具有应用范围广和机动灵活的优点,相比于有轨运输,其前期准备工作较简单。运用汽车采取水平方式进行混凝土运输,在运输距离上以1.5km作为合宜,且需控制好坍落度,使其控制在4~5cm,否则会造成混凝土出现分离状况。如若在运输距离上超过1.5km,且存在不平整路面,混凝土则会由于振动而出现密实状况,最终造成难以卸料状况,因而采取铁路运输,具有行走平稳、消耗能源少、工效高及运输量大等优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水利导流施工中,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需要对地势,地形,水文状况以及岩土环境等进行精确勘测,在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工期不延误的情况下来来提高施工质量。对于水利导流来说,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施工方案,通过对施工方案的优化,才可以对导流施工质量进行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建.水利施工中的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分析[J].四川水泥,2014(10):169.

[2]程燕燕.水利施工中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J].江西建材,2014(17):120.

[3]程培松.水利施工中的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175.

[4]员建中.水利施工中的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探讨[J].河南科技,2014(01):27.

[5]孙妙元.浅析水利施工中的导流和混凝土运输技术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