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老年精神神经性夜尿频数32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针灸治疗中老年精神神经性夜尿频数32例

倪夕朗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医院针灸科江苏扬州225800)

【摘要】老年人夜间尿频可由肾病、糖尿病、膀胱病变、前列腺肥大等病引起。也可有不良精神因素造成的心理性排尿功能障碍引起,也就是精神神经性尿频。笔者在针灸门诊临床治疗工作中,接触到不少中老年患者,因夜尿频数,而影响夜间睡眠休息,苦不堪言,要求给予针灸治疗。为此近年来,笔者有选择地对中老年精神神经性夜尿频数患者32例采用针灸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针灸治疗;中老年;精神神经性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48-01

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症状鉴别诊断学》制定夜间排尿次数达到3~4次属于轻度尿频、夜间排尿次数5~6次为中度尿频、夜间排尿次数大于6次属于重度尿频[1]。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2岁。

2.治疗方法

2.1取穴

1第一组穴百会,翳眠、神门、气海、关元、三阴交,合谷,太冲;2第二组穴肾俞、气海俞、命门、次髎。

2.2治法

先采用仰卧位针刺第一组穴,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接G-6805电针仪,频率20次每分、连续波。后采用俯卧位针刺第二组穴,方法同前。每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夜间排尿次数少于2次;显效,夜间排尿次数减少50%;有效,夜间排尿次数减少25%;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

临床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经统计学(Ridit分析)处理,P<0.05,表明治疗后夜尿次数明显减少。

4.讨论

4.1精神神经性尿频

临床最为多见的是“夜尿频多”,尤其以中老年女性为多见。除了睡前大量饮水等生理性因素及冬季排尿次数增加之季节性因素外,引起中老年人夜尿频多的疾病有很多种。诊断为精神神经性尿频需要排除性诊断,除了排除糖尿病、尿崩症外,还要排除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如膀胱和尿道或其邻近器官的炎症,膀胱和尿道受占位性病变、结石,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等,明了西医诊断,选择合适病例,与提高针灸疗效密切相关。

4.2祖国医学认为,人到中年以后,肾气渐衰,膀胧失于温煦,不能正常气化,则水液宜于失制。老年人出现尿频而量多,尿色清白,正是肾阳不足,气化失司的表现。此类患者多同时伴有畏寒、四肢寒冷、双膝酸软无力、腰脊无力等症状。故辨证施治宜补肾益阳,化气利水为主。气海穴为任脉膏之原,关元是补肾要穴,古代有“关元一针暖全身”之说,更配合肾俞、气海俞、命门、次髎,用于温补下焦元气,以温通经气,扶助肾阳,鼓舞膀胧之气化,而达小便固摄有常。

4.3治疗此类的心理性疾病的关键在于控制情绪这个关键的变量[2],夜尿太多会影响患者的睡眠,令患者精神更加不振,甚则焦虑。取百会,翳眠、神门、三阴交、合谷,太冲宽心安神,宽胸理气,促进睡眠,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情绪就会放松,对自己的信心就会增强,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更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效果。诸穴合用,针刺时,更助元阳升腾,肾阳充则膀胧气化正常,小便得以固摄。

4.4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为限制饮水及抗胆碱能药[3]等,而西药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本法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取穴少、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民谊.症状鉴别诊断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06.

[2]张伟.神经性尿频的心理机制及治疗方法[J].科技信息,2007(4):226.

[3]kallasHe,ChintanadilokJ,Meruehdajetal.Treatmentofnocturialintheeldrly[J].Drugsaging,1999,15(6).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