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以人为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美育——以人为本

许伟伟

◆许伟伟山东省邹平县新世纪中学256200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课前可谓精心设计教案,上课程序可谓严谨,可是学生呢,你讲得是津津有味、头头是道,他听得是枯燥泛味、时时瞌睡;作业时,有很多学生的作业是“不入正轨”,你教他画“狗”,而他画的是“猫”。这是学生的“不务正业”,还是学生的“故意捣鬼”?不是,这恰恰反映了我们的美术教育的现状:美术教育不合“人心”,不符“学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教学,效果会比其他教学方法效果好得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个性得到解放。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探索与思考,试以本文与同仁们共商。

一、科学合作,引领学生畅所欲言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我们教学规定的作品的理论评价,用固定的美术欣赏方法去欣赏,由于我们强加给他们过多的程式化的学习内容,而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美术课也是同其他的应试学科一样死气沉沉,没有想象,没有创造。因此我们的课堂也只能成为学生们的休息课,经常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在看课外书,就是在做其他的文化课作业,或者交头接耳,甚至睡大觉。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就大讲特讲美术方面的细节,如某个画家的风流韵事,或某幅作品的拍卖价格风暴,或是他所经历的人与事,学生听得倒是颇有味道,一笑而过,待教师再回到正题上时,才发觉已经离题千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多给学生设置一些“畅所欲言”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的时候,曾有学生提出漂亮的就是美的,我就让学生辩论罗丹的雕塑《欧米艾尔》。漂亮是美术欣赏的标准吗?学生通过激烈的辩论终于明白《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是能给我们心灵和视觉上以震撼,她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我们说的“凄美”。辩论的最后,我适时引用罗丹的艺术主张:“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的‘丑’,在艺术中有可能变成非常美,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能算是美的。”

二、心灵接触,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的外在体现,作为美术教师应该认真地看待,悉心体验,不可小视。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教师刚布置完作业一会儿就举起自己的作业本让老师看:“老师,你看我画得怎么样?”乍一看,他只是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了一些你不知名的点与线罢了。对于这种现象也许你会很气愤,但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不是学生的一时冲动,也不是他的故意作秀,他恰恰给你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位学生开始喜欢上了美术,他只是在试探老师对于他们的态度,需要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点与线,也许你一时看不懂,但学生自己很明白,做老师的不应该冒然打断或批评,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生活、分析事理,切不可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理。在学生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的情况下,依赖于成人的监督,因此,对于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美术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教师千万不要粗鲁地打断,应给予正确引导、由衷的表扬。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作为老师要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发现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情感,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三、积极引导,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许多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会长时间陶醉于绘画的乐趣之中。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一位同学不管老师教哪一课,他都是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然后开始画小人物形象。我对这种“不务正业”的现象先是采取制止的办法,让他认真听课,完成课堂作业,可结果他的课堂作业还是完成得很不好,我心里很困惑。以后这种现象被他重复过多次,但我没有按以前的方法做,而是改变了策略。我故意不作声,让他尽情地去画,甚至还有意鼓励他画,结果发现他对小人物形象是情由独钟。而且,我惊奇地发现他画了整整一本子的人物形象,对这些人物形象我不敢相信是出自他手,不管是比例还是神态都很准确,惟妙惟肖。因为这些,我对他产生了好感。后来,从他的母亲那里了解到,画人物形象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没事就会拿起画笔去画小人物形象。此后,我开始有意地去指导他,把他的小人物形象作品在班上传阅,鼓励他进行小人物画创作。现在这位同学不管是美术兴趣还是绘画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的中心,我们应该承认学生自身存在的自主发展能力,大多数学生因个性等条件的差异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操作条件,正确引导、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敢于去思考、敢于去实践、敢于去创造。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表现他们的爱好,表现他们的追求,并给予恰当的辅导,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满足感。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为了使学生越来越热情,越来越喜欢每门学科,要求教师千万不要忽视他们的心理需要,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这实则满足了学生心理上的成功需要,这种成功会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正确引导,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时时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状态,让美术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相信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