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临床实施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临床实施价值分析

刘小平

(新邵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900)

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50)和对照组(予以小梁切除术治疗,n=50),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眼压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时的眼压改善程度及治疗效果明显92%优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14%,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眼压,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复合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眼压;并发症

青光眼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眼部疾病,一旦发病,如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极容易造成视野全部丧失甚至失明。有报道指出[1],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安全性高。基于此,本文选择了青光眼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予以不同术式治疗,选择最佳的青光眼手术治疗术式,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青光眼患者总计10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将100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51岁至78岁,年龄均值为(63.25±3.57)岁;青光眼类型:开角型青光眼18例、闭角型青光眼32例。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53岁至75岁,年龄均值为(62.15±4.06)岁;青光眼类型:开角型青光眼16例、闭角型青光眼3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经SPSS21.0检验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进一步对比与研究。

1.2方法

观察组50例青光眼患者予以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前指导患者服用降压药,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保持瞳孔缩小[2]。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理后,在患者眼角膜上缘处做切口将悬吊线缝入后,使用开脸器将患者的眼睑牵开,固定眼球,做球结膜瓣,适当暴露出准备做巩膜瓣的区域,将巩膜深层组织切除,如果患者巩膜内有出血现象,手术医师需要用烧灼器在准备做巩膜瓣的切口处烧灼止血,但不能烧灼过重,以免术后瘢痕增生,将周边部虹膜切除后将巩膜瓣复位,并进行缝合。在结膜瓣放置丝裂霉素C棉片,冲洗角膜瓣后将周边部虹膜切除,恢复虹膜,将巩膜瓣复位后缝合,恢复前房,术后在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大内,地塞米松2.5mg,包盖术眼。

根据小梁切除术的要求和步骤[3]对50例对照组青光眼患者予以治疗。

1.3数据分析

实验完成后,将100例青光眼患者行不同术式治疗中形成的实验数据录入至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中,实验样本差异以P<0.05作为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的依据。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眼压对比

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6个月及1年后眼压改善程度较比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后6个月及1年后眼压改善程度更为理想,数据对比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见表1。

3讨论

青光眼作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进展迅速的特点,以眼涨、畏光、视力疲劳、视物模糊为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4],危害较大,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会对眼球组织及视功能造成损害。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5],复合小梁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符合患者的生理需要等优点。本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我们选择了10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及小梁切除术治疗。所得结果显示,实施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观察组,50例患者术后视力提升总有效率为92%,并发症发生率为2%,实施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对照组,50例患者术后视力提升总有效率为72%,并发症发生率为14%,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前、术后2w时眼压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时的眼压指标更趋近于正常范围,组间数据对比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针对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提升和改善患者视力和眼压指标,有效预防和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加符合临床治疗需要,预后效果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王静,玉民,揭静等.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4):207-208.

[2]蒋燕玲,姜士军,朱彦霞等.可调整缝线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青光眼[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36(12):931-934.

[3]刘海鸿.在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51-52.

[4]郑志斌,沈琪敏,陈彦等.两种不同切口术式应用于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联合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4):635-636.

[5]沈勇,谷成胜,肖贤柳等.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的临床体会[J].四川医学,2011,32(3):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