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黎婷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黎婷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心理护理;心理健康

肝硬化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多是由于一种或是多种因长期或是反复作用而形成的肝脏弥漫性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变形性坏死,肝部小叶结构损害、假小叶形成。处于早期的患者肝功尚可代偿,病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超出肝功代偿能力,是导致大多数患者死亡的的主要病因,此病症具有病程漫长,并发症多,预后效果差等特点[1],临床表现为静脉高压以及肝功能逐渐减退,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以及焦虑心理,治疗依从性降低,从而对于病情的治疗和恢复构成阻碍,对于患者生命质量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旨在通过临床康复治疗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性专业心理护理,并对比研究了传统护理手段与心理护理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之间区别,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至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男女比例为54:46,患者年龄为23~61(35.3±12.7)岁;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男女比例为55:45,患者年龄为22~63(36.4±14.1)岁。将此次实验研究目的及过程方法告知家属并取得同意,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审批同意后实施。纳入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检验,组间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予以患者入院指导、相关并发症常规检查、严格计划患者日常饮食、遵照医嘱按时定量用药等。

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施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首先评估患者入院时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把控,适当安抚患者情绪,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注意语气态度,以耐心顺从的交流方式进行面对面沟通,尽量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2],排除患者对于病情的疑惑以及抵触态度,向患者传达积极乐观的信息,对患者基本病情以及疾病原理进行适当普及,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观念,列举医生以及医院的实力,增强患者自信心理;做到与家属保持沟通流畅,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达到最佳效果。保证患者的精神状态稳定,休息时间充足,饮食合理。

1.3观察指标

采用SCL-90症状自测自评表进行患者护理后心理健康测试,填写时间规定为20min,对于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则通过询问、口述的形式来填写问卷测试,在进行心理护理前后各填写一次。对于患者护理满意度收集则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百分制,非常满意:100~85分,基本满意:84~75分,不满意:75分以下。综合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P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用(%)表示;对计量数据统计时用(X±S)表示,技术客观分析并对照两组入选对象的所有可参考临床数据,表明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39例(78%),满意9例(18%),不满意2例(4%),综合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7例(54%),满意10例(20%),不满意13例(26%),综合满意度为74%。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2=8.647,P<0.05)。

2.2患者焦虑自评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自评分(37.22±2.37)分,护理后自评分(7.68±1.28)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自评分(37.43±2.31)分,护理后自评分(21.61±2.87)分。两组患者护理前评分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数据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5,P<0.05)。

3讨论

肝硬化患者是目前临床医学上常见的内科重症疾病,其病情复杂,病程漫长,对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滋生连续性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紧张、抑郁、治疗态度消极、轻生等[4],为患者的及时治疗带来非常严重的阻碍。但随着社会科技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已经不再仅局限于患者的生理疾病治疗,心理医学的发展逐渐被完善,患者的心理健康不断被重视,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患者提供周全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是目前临床心理护理的重要一步。

肝硬化患者在失代偿期,不但具有一系列并发躯体化症状,还具有多种的情绪化反应。症状自评量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心理健康测试表之一,对于16周岁以上的患者或是心理测试者均有客观全面的评测效果。本次研究通过与患者的积极沟通以及合理的心理干预,使得患者树立积极良好的治疗观念,创造良好的医护环境,控制患者日常饮食结构,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原理,继而帮助患者能够快速适应治疗环境[5],做出合理积极的心理预期,配合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相较于常规护理来说,效果显著,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消除不良心理情绪,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提升患者依从性,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钱红星,肖巧玲.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6):171-172.

[2]黄隆芳.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心理研究[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3(8):7-7.

[3]林栋羚,董辉,杨丹,etal.优质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状况、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6):910-913.

[4]蔡剑梅.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7):89-91.

[5]谢秀兰.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242-243.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