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探讨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效果

韩新瑞

韩新瑞

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河南洛阳471003

【摘要】目的对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人工气道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防交叉感染、体位护理、呼吸机管路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其他护理等措施,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护理后,60例患者中仅有2例发生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8例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护理总有效率达96.7%。结论给予行人工气道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原因;护理对策;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肺组织在机械通气开始48h后发生的实质性感染,即患者在气管插管时未发生肺炎或有潜在的肺炎,但在机械通气后发生的一种医源性的细菌感染。近些年来,呼吸机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已经成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通常情况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病率为9%-69%,但病死率却非常高,达50%-69%[1]。因此,需要注重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预防及护理,这有利于防止此病的发生,降低此病的死亡率。本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共收治行人工气道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经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行人工气道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0-82岁,平均49.8岁。最短通气时间为1.5d,最长为46d,平均通气时间为8.2天。基础疾病情况:20例为脑外伤,18例为脑出血,22例为脑肿瘤。

1.2护理对策

1.2.1预防交叉感染

必须对环境和物品进行充分消毒,将患者在单人监护病房安置妥当,采用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每天净化2次,每次净化1h。每天进行2次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1h。利用含氯500mg/L消毒剂对室内物品进行擦拭,每天擦拭3次,每天清洁1次地面。使病房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出入病房时要对衣服、鞋子等进行更换,且要戴口罩。医护人员的手是VAP病原菌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相关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手常会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所以,在开展任何操作之前都一定要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彻底洗手,病房门口必须配备快速净手消毒液,并且要求家属与患者接触时也必须使用。

1.2.2体位护理

通常来讲,患者的仰卧位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若患者的病情符合条件,则应尽量取半卧位,即将床头抬高30-40度。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尽量取患者的半坐卧位,以便于使患者的舒适度得到增加,减少VAP的发生[2]。在护理过程中,应每2小时对患者进行1次翻身并拍背,以尽快清除其支气管内的分泌物,降低VAP的发生率。

1.2.3呼吸机管路的护理

呼吸机管道污染是VAP病原体的一个主要来源。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同一患者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的湿化罐要每48h进行1次更换,且要集中高压灭菌处理回路管道。必须每天使用250mg/L有效氯擦洗流量传感器和呼吸机活瓣,每天使用酒精擦洗主机气舱和面板,每周清洗1次过滤网。合理管理湿化液,保证呼吸机湿化器有合适的温度,宜为50℃左右,合适的温度可对病原菌在湿化器中的繁殖进行抑制。湿化罐内装有无菌蒸馏水,每天进行1次更换。要勤换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因为它是一种高污染物,其中大量的细菌都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要把集液瓶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置,且要定时将瓶内的冷凝水换掉。

1.2.4对抗生素进行合理应用,使耐药菌的产生得到减少

抗生素既可以将敏感的细菌杀灭,又可以对耐药菌造成选择压力,从而会促进耐药菌的扩散。医护人员应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对抗生素进行有效选择,及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加以调整,对广谱抗生素要慎重使用。遵医嘱按时用药,积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1.2.5其他护理

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疏导,将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予以消除,从而获得其配合治疗及护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活动患者的四肢,以免发生褥疮。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也较为复杂,难以通过一种或几种方法来实现完全预防,因此,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始终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防止胃内容物的返流,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营养支持,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对抗生素进行科学、合理地使用,让患者尽可能早日摆脱疾病的折磨,及早治疗原发病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有十分积极的意义[2]。

2结果

经过护理后,60例患者中仅有2例发生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8例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护理总有效率达96.7%。

3小结

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院内感染疾病,能否及时、有效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将决定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3],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品的消毒护理、加强呼吸道护理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4]。

总之,给予行人工气道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郝春艳,孙谨,李霞.鼻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54-1456.

[2]张延霞,时凤丽,袁康,等.医院内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调查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4(3):331-336.

[3]吴惠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2,7(20):197-198.

[4]杨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易感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8):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