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泌林70/30和优泌乐25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优泌林70/30和优泌乐25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梅菊香

梅菊香(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26600)

【摘要】目的观察优泌乐和优泌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观察。

【关键词】2型糖尿病优泌林70/30优泌乐25

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总患病率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且随年龄增加显著升高,糖尿病已经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其防控形势不容乐观[1]。有临床观察显示,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选择胰岛素注射降糖。有研究显示,强化胰岛素治疗在诱导长期血糖控制及维持胰岛细胞功能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优泌林70/30和优泌乐25均是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其中优泌乐25为25%赖脯胰岛素+75%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优泌林70/30为70%中效+30%短效胰岛素。

在此,我们比较优泌林70/30和优泌乐25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40例,诊断符合l999年WHO2型糖尿病的标准[2]。排除严重感染、严重肝肾疾患、心功能不全、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有精神病不能配合者,同时服用抗风湿、激素等升糖药物者,均为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随机分为优泌林70/30和优泌乐25治疗两组(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并发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优泌林70/30和优泌乐25餐前皮下注射,使用罗氏血糖监测仪监测4个点的血糖(三餐前、睡前血糖)。共治疗12周,记录空腹血糖、日均血糖、睡前血糖、治疗后HbA1c、低血糖例数。

1.3效果对比

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日均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低血糖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比较

经过12周治疗,优泌林70/30治疗组空腹血糖为6.75±0.69mmol/L,优泌乐25治疗组为5.69±1.31mmol/L,优泌乐25组空腹血糖控制明显优于优泌乐50组,具有差异性(P<0.05)。

2.2治疗后两组日均血糖比较

经过12周治疗,优泌林70/30治疗组日均血糖为7.1±1.0mmol/L,优泌乐25治疗组为6.8±0.95mmol/L,两组患者日均血糖比较无差异性。

2.3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经过12周治疗,优泌林70/30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为6.6±1.5%,优泌乐25治疗组为6.3±1.4%,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比较无差异性。

2.4治疗后两组睡前血糖

经过12周治疗,优泌林70/30治疗组睡前血糖为6.92±0.9mmol/L,优泌乐25治疗组为7.81±1.02mmol/L,优泌乐50组睡前血糖控制优于联合组,具有差异性(P<0.05)。

2.5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

12周治疗期间,优泌林70/30治疗组发生5例低血糖,均为餐后低血糖;优泌乐25治疗组发生4例低血糖,无严重低血糖症状发生,给予调整胰岛素剂量后未再出现低血糖症状。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比较

P<0.05

2.6小结

①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均血糖和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②治疗12周后,优泌乐25组空腹血糖控制较优泌乐50组好(P<0.05),睡前血糖较优泌乐50组差(P<0.05),日均血糖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从此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若空腹血糖控制欠佳,采用优泌乐25注射能更好的控制空腹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从而使得血糖达标。

3讨论

2型糖尿病的特点是B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素分泌功能逐年减退[3]。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使之达到或接近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首要措施。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仅25%左右[4],很多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时机过晚,需要更合理的胰岛素剂型和治疗方案。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模式应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即血浆胰岛素在餐时迅速增加,而在餐间保持较为恒定的基础水平。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若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者,往往需以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目前市场上胰岛素品种繁多,如何选择适合的胰岛素成为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难题。预混胰岛素可兼顾基础及餐时血糖的控制,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已较广泛,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及人胰岛素类似物可使血糖“全面安全达标”,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这种治疗后,血糖控制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人体正常糖代谢状态,同时明显减少低血糖反应。

我国人群以餐后血糖明显高于正常为主[5],2型糖尿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种族、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B细胞功能存在差异[6],故临床治疗上应根据每个病人的特点,合理应用不同品种胰岛素,使血糖更接近平稳达标,且避免低血糖发生。

本研究证实优泌乐25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降低餐后血糖优于优泌林70/30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未增多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治疗组间胰岛素平均剂量、临睡前血糖和HbAlc均无显著性差异。总之,优泌乐25是一种更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进一步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YanyW,LuJ,JiaW,etal.Prevalenceofdiabetesamongmenandwomeninchina[J].NEnglJMed,2010,362(12):1090-101.

[2]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3]杨文英.胰岛素治疗方法探讨[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5.25(3):190—192.

[4]冯凭.对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胰岛素治疗的思考[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8(1):70-72.

[5]FestaA,etal.Diabetes2008;57:1638-1644.

[6]杨兆军,萧建中,卜石,等.不同糖代谢状态的中国成人胰岛素分泌特点[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6):附录6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