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李任光

【关键词】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要求;评价内容;改善对策

1.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勘查要求及评价内容

1.1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勘查要求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中,水文地质的勘查各有其侧重点,通常情况下需要注意如下几点(如表1所示)。

表1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勘查要求

勘查要求备注地质环境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内容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及气象水文特征等,其中气象水文特征主要是指建筑工程所在区域的气候带分布、热量及湿润情况等地下水位情况包括近年来地下水位的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位的变化趋势,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等含隔水层情况对这两个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等内容进行勘查,对含水层的实际分布情况、厚度及深度等进行研究

1.2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1.2.1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第一,地下水对岩土结构和建筑的建筑物的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二,水文地质对建筑地基的影响。明确地下水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对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地下水内容进行调整,降低水文地质对建筑地基质量的影响,提升预防效果。

第三,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在地下水勘查过程中,应该对地下水的天然存在形态和今后可能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研究,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分析地下水的存在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以及使用情况产生的影响,从而避免地下水对建筑工程造成负面影响。

第四,人为活动的分析。人为活动也会对工程建筑质量产生影响,为此在水文地质勘查中有必要对相关的人为活动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人为活动对地下水、岩土结构以及建筑物造成的影响。

第五,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不同的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构造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有差异,因此要分析工程建筑所在地地下水和地质结构的特点,对不同于一般地下水和岩体构造的地方重点分析和评价,然后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例如,工程建筑通常有部分处于地下水之下,地下水能够对钢筋等物质产生一定的侵蚀作用,因而要重点分析水的侵蚀性;地下水水流能够使岩土土体变得松软,而且一些土体会被地下水水流冲走,因此要重点对这一部分进行分析;如果地下水水流较多且急,那么在工程地基施工时,就可能挖通地下水,然后地下水因为一定的压力喷涌而出,会损害已经施工完成的地基。

1.2.2岩土体水理性质的评价内容

第一,透水性检查。透水性就是水穿透岩石土体缝隙的性能,相关资料显示岩土透水性与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成正比。确定透水性时,人员可以适当进行抽水试验,依照该试验数据进行计算,确定透水系数,观察水文地质对工程的影响。

第二,崩解性检查。崩解性又被称为湿化性,粘性土质层被水侵蚀后会丧失土粒之间的结构联结和强度,使得岩石土体崩散解体。岩土体的崩解性越强,表示对建筑物稳定性影响越大,反之则对建筑物稳定性影响越小。崩解性检查检查中要对黏土进入进行全面分析,测定土体之间的结构变化和强度变化,观察崩解状况。

第三,软化性检查。通常松散的土质层和粘性土质层软化性较强,岩石土体的软化性强则降低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反之则会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软化性检查中要对软化系数进行勘查和计算,依照该指标确定岩土层结构软化状况。

第四,给水性检查。给水性主要是指岩石在饱水受重力的影响下,能够自由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能。检查时要合理利用地下水指标,依照给水度要求计算饱和岩土体中的出水效果,确定给水参数。

第五,胀缩性检查。胀缩性就是指受到水的浸泡后,岩石土体胀大缩小的变化。胀缩性指标测定时要对不同水文指标进行合理分析,依照该指标形成对应水文地质分析环境,从而提升胀缩性指标测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改善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对策

首先,调整和规范水文地质勘查工序。调查表明,大多数水文地质勘查人员都未能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依赖于自身经验,这也会造成勘查工作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水文地质勘查人员必须对自己工作和职责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确保勘查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根本上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保障。

其次,加大对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视度。要加大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照该问题构建对工程设计指标,实现工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此外,要加大水文地质勘查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勘查材料及勘查设备,对勘查人员进行全方位教育,提升勘查人员的勘查技术,全方位改善水文地质勘查效益,加速水文地质勘查的发展进程。

最后,确保水文地质参数测定的准确性。具体说来:①在地质勘察工作中,会涉及到对地下水水位进行测定,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应该先确定是静止的水位还是多层含水层,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如果是静止的水位,则需要在稳定的时间内进行;如果是多层含水层,在测量时就需要采取隔离措施);②在对地下水的流向进行测定时,可以采用几何法,同时对孔内的水位进行测定,最终测出地下水的流向;③压水试验也是水文地质勘查中的一个重要试验。压水试验与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资料结合起来,根据工程实际要求,将试验孔位确定下来,试验段按照岩层的渗透特性来进行划分,按照实际需要对试验的起始压力、最大压力和压力基数进行确定,并将压力与压力入水量的关系曲线及时绘制出来,将试段的透水率计算出来,进而确定P-Q曲线类型。

3.结语

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后果极为严重,若不加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一旦发生危害后果将不堪设想。例如由于缺乏合理的水文地质评价,当地下水位随着季节降水的增多而急剧上升时,可能会引发基础土壤的盐渍化或沼泽化、建筑物的倾斜或断裂、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下降及地下室被水淹没等事故。因此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及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贾云飞,李兰兰,李勇,等.工程地质中水文地质影响及加强措施研究[J].地球,2016(1).

[2]张树明,张邵楠.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