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

李丽

伊春市第一医院医保办(黑龙江省伊春市)153000

摘要:目的:本文将基于儿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展开相应的探讨。方法:选取128例患儿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在随机分组的帮助下,将其分成人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6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不仅接受常规护理,且同时辅以有关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一是护理满意度,二是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2.19%(59例),而对照组为62.50%(40例),差异较为明显(P<0.05);在护理纠纷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56%(1例),而对照组为7.81%(5例),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不仅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护理纠纷发生率的降低,因而有必要予以深入探讨和研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纠纷

现阶段,人们的维权意识正在逐渐加强,再加上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患儿家长更加重视对孩子的保护,这给儿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能够合理应用相关沟通技巧[1]。本文将以128例患儿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针对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展开相应的探讨。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这一期间到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28例患儿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其中男、女性患儿分别为73例、55例,年龄3.2岁到11.5岁不等,平均年龄5.9岁,住院天数10d到29d不等,平均住院天数12.5d。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和护理人员进行基本沟通;排除急症患儿、昏迷患儿以及住院天数不足5d的患儿;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的儿科门诊。

1.2方法

在随机分组的帮助下,将其分成人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6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不仅接受常规护理,且同时辅以有关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两组在一般资料(包括各自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1语言沟通技巧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语言沟通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技巧,且效果显著。由于年龄偏小,儿童儿童心性较为敏感,习惯于从说话语气的角度来判断别人对自己友善与否。因此,在询问患儿相关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尽量保证语气温柔。护理人员应尽量保证用词的准确性和易懂性[2],防止患儿无法理解而发生沟通障碍。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重视并做好和患儿家长的沟通工作,如向家长细致地介绍患儿病情、护理方案以及住院环境等,从而奠定良好的护患沟通基础。

1.2.2非语言沟通技巧

所谓非语言沟通技巧指的是,运用体态语言和目标对象进行沟通,如目光、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等。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时,要求护理人员微笑护理,借助微笑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患儿勇敢地、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护理人员合理应用肢体语言,如打针之前,除采用语言安抚之外,还可轻柔抚摸患儿脸蛋以达成缓解紧张的目的,增强患儿的勇气;和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应大方得体、亲切自然[3]。

1.2.3娱乐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

让儿童天性得以必要的释放,从而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让患儿更加主动地配合治疗。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选择适当的时间会和患儿(身体条件允许)做一些不太剧烈的游戏,又或者讲故事给他们听。上述娱乐沟通技巧,一方面能够帮助患儿更加勇敢地、主动地接受治疗,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2.19%(59例),而对照组为62.50%(40例),差异较为明显(P<0.05);在护理纠纷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56%(1例),而对照组为7.81%(5例),差异较为明显(P<0.05)。

表1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分析

3讨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合理应用十分重要,应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即护理人员在有效掌握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合理应用相关沟通技巧,如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以及娱乐沟通技巧等。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手段,使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和睦,防止各类纠纷的发生。在我院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护理人员在与患儿进行非语言的沟通中,可以通过仪表、眼神和动作等进行沟通,护理人员的仪表大方整洁,可以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可以使患儿治疗中产生的悲观情绪得到缓解,使患儿可以充分的信任护理人员。并且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应该经常微笑,带给患儿安全感。通过眼神的交流,可以将信息传达给患儿,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与患儿沟通中,护理人员要平视患儿,通过眼神的交流,判断患儿的心理状况。

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维护患者权利的途径之一,合理的呼唤沟通可以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满足患儿的需求。患儿的年龄小,在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护理中,需要下更多的功夫。现在,患儿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家属在患儿生病后会产生极度的焦虑,导致护患关系不和谐。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慧敏.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8:1995.

[2]戚玲玲.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30:87.

[3]王梦华.护患如何巧妙沟通技巧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