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研究

孟美仙彭建兴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对于住房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为周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受到人为因素、环境变化以及工程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项目周围的水文地质被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围绕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进行研究,并加以描述,希望可以有效推动人与自认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效应;研究

经济建设的发展,工程项目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多,为地质工程的勘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或工程因素的影响,对工程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水文地质条件对于环境效应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应对地质勘察的手段进行合理的运用,并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对影响环境效应的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建设的地质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是地下水方面的问题,涉及到的地质条件则是水文地质条件,它包括工程建设所在地及周围环境当中的地下水运动现象和变化规律,还包括地下水的形成、分布、理化性质、有效利用、对工程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与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根本上来讲,水文地质条件其实就是对地下水动态特征的一种描述,涵盖水文地质的分区、地下水的补充、含水层、富水性、径流以及排泄条件等,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这些内容的确定都需要通过对地质勘查手段的有效应用来实现。

(一)地下水的类型

地质勘察手段是确定工程建设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途径,通过地质勘察手段研究工程建设区域中的地下水类型,对其分布、构成、补给、变化以及岩体的透水性和含水性情况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碳酸岩具有较强的透水性,能够形成岩溶裂隙的含水层,泥质粉砂岩的透水性仅次于碳酸岩;碳质页岩和粉砂质泥岩属于相对隔水层,但是,其岩性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别,且风化程度也各不相同,这就容易导致工程建设区域当中的整体透水性出现不均匀的问题。

(二)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

具有相似含水特征的岩层组成的含水岩体即为含水岩组,工程建设以前,需要对工程范围内的含水岩组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其构成成分以及构成形式加以确定,构成成分存在不同,那么表现的特性也不尽相同。通常漫滩、河床等缓坡地带是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的主要分布地区,如果工程项目在此类区域建设需要进行相应的确认工作,而孔隙、裂隙层间水的含水岩组则是碎屑岩类型孔隙裂隙岩组的主要表现形式;泥岩、粉砂岩以及砂岩是基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的具体岩性[1]。

(三)地下水的补给及排泄条件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针对工程区域当中的地下水补给的方式进行研究和确定,通常情况下,地下水的补给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大气的降水补给

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包括雨、雪、冰雹等自然补给,这也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但是能够影响补给量的因素较多。

2、地表水补给

地表水的补给主要包括江、河、湖、海、水库以及水田等水体,这些水体的下渗过程即是地下水的补给过程。

3、凝结水补给

在相对干旱的地区,凝结水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

4、人工补给

通过水利设施建设,对地表水进行引导,使其流入地下,或是通过压力作用使地表水渗入到地下的含水层当中,提升地下水的储备量,使地下水的水位得到增长,从而实现地下水的补给。

5、地下水排泄

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是通过泉水溢出、蒸发、人工排泄或向地表水直接进行排泄的方式来完成的,在条件较为特殊,地下水还可以将一个含水层的水量排泄到另一个含水层当中。

二、环境效应

所谓环境效应主要是指环境经过变化产生的效果,而自然进化以及人为活动都可能会使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环境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变化,具体效应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生物效应、物理效应、化学效应。

(一)工程建设区域和环境效应之间的人文关系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布局是组成工程所在地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与地理环境和人类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会受到两者的影响,通过对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发现两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而区域的发展需要以具体的领域为基础。

(二)人类生存保障和环境效应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环境是人类活动的空间和物质源头,而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最优污染水平,而这种观念则是以环境的外部性作为基础产生的。如图1,为某地对地下环境污染效应的浓度估值等值线。想要对这种问题进行解决,需要对市场进行调节,对市场选择进行调整,能够有效控制资源枯竭问题,对地质工程的勘察手段的有效运用能够为环境的治理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当然,政府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政府的有效参与能够使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得到一定的保证[2]。

对于生态经济学而言,社会经济系统是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经济学注重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对自然保持尊重的态度。仅通过外部的替代方式是无法解决环境效应问题的,其中包括经济结构与环境的问题,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变化加以适应,使环境效应所造成的影响得到一定的改善,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通过新科学、新技术,加强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在特定的社会及环境条件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确保环境发展能够满足和谐发展、平衡发展的需求[3]。

三、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间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领域当中,环境协调与水文条件等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是较为重要的问题,被社会及人们广泛关注,对不同地域的环境协调发展及水文地质条件问题进行研究,需要从研究角度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入手,运用地质工程勘察手段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加以确定,并对当地的环境系统和人文系统之间的关系加以掌握,通过对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明确不同区域当中的环境效应和水文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4]。

结语

综上所述,地区不同表现的水文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在对工程区域当中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地质勘察手段,对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加以确定,避免勘察工作落实不到位,勘察结果缺乏准确性,影响水文地质条件数据效用,从而导致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改变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效用,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此类问题保持高度的重视,确保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杨光跃.凯里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研究[J].低碳世界,2015,5(8):143-144.

[2]王中美,廖义玲,李明琴等.贵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226-229,233.

[3]王国栋.水文地质条件与环境效应的影响[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4(11):121-122.

[4]赵洪涛,吕同建,芦岭群等.水体下中厚煤层分层快速综采的水环境效应研究[J].硅谷,2014,6(17):193-19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