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绽放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让语文课堂绽放活力

顾继伟

(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心小学江苏海门226125)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更应该是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构建新型课堂,让课堂绽放活力:导入新课激起活力;自主探究孕育活力;思维挑战彰显活力;朗读指导提升活力。

【关键词】活力课堂;自主探究;思维挑战;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109-01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境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更应该是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构建新型课堂,让课堂绽放活力。

一、导入新课激起活力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使他们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也因此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教师预先制作课件。课一开始,就播放出清脆的鸟叫声和九寨沟美丽的画面。悦耳的鸟鸣声,色彩艳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给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趁热打铁,教师说:“同学们,你们想去神奇的九寨沟看看吗?让我们一起去这童话般的世界畅游一番吧!”然后,我接着让学生观看课件,感受九寨沟如诗如画的美景。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自主探究孕育活力

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吸收内化的过程,学生认识、思维的变化也是具有活力的,它是学生交流表达的前提。课堂是否充满活力,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是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应该是一片广阔的牧场,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由地驰骋。活力课堂,燃烧着的应该是智慧与激情。课堂要充满活力,关键是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点燃学生思考的兴趣,让学生永远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如《半截蜡烛》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想象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并从中体会到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中,先通过师生对话,进入故事情境,体会半截蜡烛的非同一般以及故事的紧张惊险。接着引导学生抓住伯诺德夫人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体会她的机智与镇定。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写“杰克”和“杰奎琳”与德军周旋的段落。因为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读书、思考、写批注,最后组织交流、总结。教学过程中有两个问题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杰克在明明知道厄运即将降临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从容地搬回木柴生火?他这样做有必要吗?二是杰奎琳在德军面前表现得那样彬彬有礼,目的是什么?有同学一开始说是出于对德国军官的尊敬,显然是一种误解,后来才明白她表现得如此可爱是对德国军官的一种迷惑,这也体现了她的机智。教学中还把一家三口的表现联系起来思考:一家人在德军面前表现得勇敢、机智、镇定,他们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二是他们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急中生智,互相配合,互相启发,才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的胜利。由此可见,缺乏情感参与的智力活动往往会显得苍白与枯涩,而情感与智慧共舞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三、思维挑战彰显活力

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是我们语文课上应该追求的境界,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还要解开文字的密码,透过文字让学生看到更精彩的“文本內隐的世界”。我们在课上设计的讨论话题要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享受到思维体操的愉悦。《螳螂捕蝉》的课文内容并不复杂,学生能轻而易举地理解。那么课堂上应该呈现怎样的思维训练呢?首先“感受少年的计谋巧妙”,学生从文本的理解出发,都说到了少年以讲故事的方式劝说吴王,很巧妙。其实学生细读文本还能发现文中一些细节也能看出少年计谋的巧妙,如:对话的地点在花园、时间在早晨、手中的弹弓和身上的露水,无不看出少年的用心良苦和精心谋划。恰当的时空和煞费苦心的道具准备,都是为了引到“螳螂捕蝉”的话题。那么,少年就一定会劝说成功吗?如果不成功,让吴王看出了他的用心后结果会怎样?少年其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非常爱国的人呀!至此,少年的形象饱满起来,学生对于文本的感受又深了一层,此时的课堂不正彰显出了无穷的活力吗?

四、朗读指导提升活力

朗读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要精心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始终处于读书的享受之中,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夜晚的实验》一课中,“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学生一开始读还是很麻木的,没有对语言产生感觉。这样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去点拨。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的想法是几次试验之后的?屡次失败后,斯帕拉捷肯定百思不得其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才能符合当时人物的真实心理?学生若有所悟,读得有了味道。这样读的过程,也是体验不断强化的过程,情感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断发现学习的乐趣和挑战智慧的过程,学生会沉醉在实践和思考中。我们的语文课何愁没有活力呢?

“活力课堂”最终会衍生出“智慧课堂”,它要靠教师设计开放的话题,及时点燃生成的火花;它要求教师创设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给每一个学生说话的机会,激活一部分学生沉睡的思维;它也意味着教师的备课要有更多的学程预设和导航策略的点拨,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以儿童的思维活动和课堂的碰撞为主要着力点来把握,这样的课堂才是令学生受益匪浅的课堂。

【作者简介】龚燕,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