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2型糖尿病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比较

付欢欢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湖南醴陵412200)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7月至2017年的5月前来我科就诊的102例2型糖尿病病患,分别纳入至研究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在治疗期间按照常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研究组则实施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疾病和保健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研究组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效果更加理想,能够帮助患者增加知识储备,强化自我管理能并促进血糖水平改善。

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治疗依从性

健康教育属公认的糖尿病治疗五大基础原则(即:健康教育、饮食控制、监测血糖、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之一,保障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对促进患者身心状态改善,积极控制血糖有重要意义[1]。本文分析了2型糖尿病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102例2型糖尿病病患做为研究对象,均是自2015年的7月至2017年的5月前来我科就诊患者。采用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别纳入至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有患者51例,两组资料:研究组中有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是(51.9±4.6)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是(5.5±3.2)年。对照组中有男性3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3岁~71岁,平均年龄是(52.3±5.8)岁;病程3个月~18年,平均病程是(6.3±3.9)年。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在治疗期间按照常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是简单普及糖尿病知识,说明降糖药物的应用与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研究组则实施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方法如下。

1.2.1糖尿病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对糖尿病患者各个阶段常常发生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在各个阶段容易影响血糖控制率、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发放问卷,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病情、不同合并疾病患者对疾病知识方面的需求和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看法,参考此类患者健康教育方面文献,设计有针对性的施教内容,制定灵活的施教计划。

1.2.2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细节将此项健康教育划分为入院、住院、出院等几个阶段按计划实施。入院和住院阶段开展的施教工作主要是普及糖尿病知识与合并疾病知识;在患者出院时则给予针对性指导,出院后采用灵活的随访形式继续在生活、用药等方面予以干预。

1.2.3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内容①开始治疗后普及糖尿病以及患者合并疾病的知识,讲解治疗的重点,传授自护重点,与患者共同分析糖尿病风险因素,讲解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诱因和防范对策,告知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问,强调积极参与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②用药指导,将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服用的药物的用法、药量作用、注意事项详细告知,若患者用药依从性偏差,做好家属的宣教用作,共同协作下帮助患者避免私自停药或增减剂量;对于需要应用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的患者,要详细为其说明胰岛素的用法,教会其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进行注射,传授给患者观察及处理用药后轻微不良反应的方法[2]。④提高心理认知,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帮助患者准确评估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选择合理的干预方法,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在各个阶段适时的给予患者心理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教会其怎样分辨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绪,讲解负性情绪对患者机体、治疗、预后造成的消极影响,传授给患者自我调节的正确方法,鼓励患者多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⑤日常生活指导,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利于血糖控制及疾病预后的不良习惯,嘱咐患者规律作息时间,对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如慢跑、太极拳等,鼓励其者多参与有益身心的户外运动,促进身体素质增强;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结合营养师的建议制定因素计划,告知糖尿病因素禁忌,教会患者对食材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教会患者怎样对日常糖分、热量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进行控制,嘱咐患者生活中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后的疾病和保健知识知晓率以及治疗依从性;调查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以及疾病和保健知识知晓率

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疾病和保健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以及疾病和保健知识知晓率

3讨论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况,其身体多处系统、器官慢慢有慢性损伤发生,会逐渐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其生命,由此可见,对血糖的有效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也是保障其预后的重点[3]。但这项工作的有效性往往不仅在治疗方面体现,在各个护理环节上予以重视,尤其是健康教育工作具备系统性、有效性,对此类患者来说意义重大。通过积极、有效的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普及一定的疾病、治疗、防范、保健知识,并对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干预,保障在各个阶段患者存在疑问随时解决,促进其正确认知的建立,进而使其更加积极、科学的看待疾病[4]。同时我们也发现,以往采用常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起到的效果并不满意,常常是面临一定局限性,既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也没有系统性的施教计划。针对这一问题,我科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从患者治疗之初开始实施,贯彻在院治疗时期并延续至院外,将更高效的施教计划和更加灵活的内容系统性的落实在护理管理工作中[5]。结果提示,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疾病和保健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研究组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足以说明,对于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效果更加理想,能够帮助患者增加知识储备,强化自我管理能并促进血糖水平改善。

参考文献

[1]李锦萍,王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3):54-55.

[2]闫福玲.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41-42.

[3]张申秀,孙新,戴俭慧,等.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60-62.

[4]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69-2171.

[5]周玉娟.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