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精益化运检管理工作分析周震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输电线路精益化运检管理工作分析周震宇

周震宇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神池县供电公司山西神池036199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用电量与日俱增,推动电力行业发展的步伐。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旦输电线路发生一定的故障性问题,整个电力系统将无法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为了能够保障输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企业相关负责人必须要对输电线路精细化运检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的解决存在运检管理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因素,促进电力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输电线路;精细化;运检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在当前的电力企业当中,输电线路非常关键,若是输电线路产生问题,电力企业就很难继续运行,为了能够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以及稳定,在这当中就需要加强对输电线路实施精益化运检管理。在当前的输电线路管理当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对电力企业的高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加强输电线路管理质量的提升非常有必要。本文就对输电线路精益化运检管理工作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输电线路运检的意义

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线路发挥着支撑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作用,为确保电力服务质量,加强精益化运检管理,有着必要性。利用输电线路监控系统,获得设备与线路运行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运行故障,精准定位故障,快速消除缺陷,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以某变电站故障为例,其中2条110kV输电线路停电,造成全县70%面积停电,因为采取故障消除措施较为及时,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基于此,做好输电线路运检工作,有着必要性。

2影响输电线路运检管理的因素分析

2.1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分为系统管理和人为管理,系统管理是指不能够很好的调用数据库,执行度差,无法对输电线路现场作业进行流畅操作,并将数据反馈给系统。人为管理是由于员工在工作分配与利益分配方面出现不均,从而使得员工出现消极的心态,精神注意力不集中难免会使得工作中出现漏洞。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会对系统的后续操作产生不良影响,运维的数据失真,管理者无法做出准确的运维决策。

2.2电力系统因素

当前,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已经存在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但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系统在进行信息收集和联动时水平较低,信息条目会有缺失现象,且系统所计算出来的数据存在极大的偏差,这就使得巡检人员不能根据系统中的多种参数进行合理计算,从而无法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外,由于数据存在漏洞使得数据库不完备;很多数据在调用时都无法找到相应的管理记录。而且数据之间关联性差,通过人力调动还需要人工进行相互的调动,浪费资源且耗时耗力。由于当前电力系统已趋于规范化,更是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这些种种困扰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涵盖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工作人员缺乏职业素养,责任感不强,技术有待提高及专业指导存在问题等。在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时,这些疏忽会造成输电线路存在安全隐患,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严重恶劣的影响。此外,输电线路的精益化管理在信息存档环节需要人工手动完成录入,如果出现操作失误会使得之后的思维决策出现明显的误差。这些也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会产生各种费用。而这些问题发生若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就会给输电线路的运检管理工作顺畅进行。

3输电线路的精益化运维管理的策略

电力企业展开进行线路线路的精益化运维工作时,要了解包括哪些业务流程,以及线路的运行要求,促进设备的改进,控制风险,有规范化的管理,并由此建立精益化管理系统。即会使用风险评估标准,评估风险并给出结果,提高巡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强化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为电力的顺利生产提供保障,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3.1设备信息管理

按照电力系统的设计需求,对于设备信息管理的方式主要就是对技术手册的制定以及对账目明细进行确定以及对维修人员的信息实施记录,这样就会产生很多数据信息以及载体,对杆塔信号合理应用,以此来确保管理系统数据信息的优化,采用计算机技术来对图表实施制定,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之后,可以随时进行查询,从而做到精细化管理。其实现精细化管理后,可让台账的各项信息会更加清晰,管理账目明细。

3.2评估风险与设备状态

电力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电力企业会用风险评估技术与标准,分析设备运行的风险,符合规范提出的要求,有特有的评价准则。同时,也会用固定管理记录的方式,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建立自动评估与评级体系,使线路自动评估运行风险。

3.3计划任务管理

按照电气企业输电线路的生产以及运行的相关规范来对其周期实施巡查,对于一些特殊线路进行分析,将巡查区域以及特殊地段的实际要求进行明确,综合分析检测、巡视杆塔,临时工作、消缺等相关内容,在设备的风险评估和工作完成之后的相关计划的构建,自动使得其生成任务计划表,对其统筹管理,以此来后续的输电线路运行提供相应的安全以及有针对的计划。

3.4现场移动作业

依据输电线路生产管理的实际标准,有机结合巡视计划来达到后台巡视、检修、检测、以及验收工作的目的,相关操作人员正式开展工作之前应该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来合理的下载任务,以便于能够信息化管理现场巡检工作。利用信息化方式来及时反馈现场风险管控的数据信息,实现突破性应用模式和表单的发展,以便于可以统一实现各种规范、各种体系、各种建设的目的,避免出现多张皮的现象,班组实际操作中运行电子表单,从而保障能够及时反馈数据信息,不需要统计和搬运其他冗余的数据。以此能够建立比较实用的面向运维的基础数据库。第一,建立基础数据库。数据库一般来说主要有技术手册、杆塔明细、人员数据信息、地理数据信息、缺陷标准描述、关键图纸信息、仓储信息、规范数据等。建立基础数据的时候应该合理分析设备生命周期的相关问题,杆塔联系所有数据库,也就是说电力系统任何的杆塔都可以在数据库中发现地理位置、技术参数、历史记录、责任人等相关信息。第二,建立条目新增机制。依据数据信息发展的新形势,应该及时增加数据条目,利用电子审核信息以后可以融入到数据库中。此时具备99%的数据库信息标准化程度,数据库中的自定义信息不是有很多,规范数据的时候应该从数据采集末梢进行工作,保障数据运行和输出的质量,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输电线路运检管理系统提供参考。第三,构建信息空缺查询机、体系。维护人员需要及时督办和查缺相关缺漏信息,以便于保障信息收集的进度和完整性。

3.5建立现场巡检标准作业化平台

管控输电线路运行的各类风险,比如作业、设备、电网等,可有效减少电网运行的不安全因素,保障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同时,巡检工作除了管控风险外,也要建立现场巡检标准作业平台,确定执行工作有哪些措施,融合表单与巡检计划,以在日产工作中对线路有综合评价,制定全面的生产计划,明确电力生产的核心任务,有利于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以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标准作业化平台的建立,可规范各项操作,有效控制风险,并会给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把实际操作与巡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整合,建立风险数据库。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输电线路精益化运检管理建立过程中,应该从一线操作人员进行阐述,依据降低操作人员工作量和规划现场巡检管理的规范来不断健全基础怇,分析生产信息,为管理人员以后运检管理输电线路提供参考和依据,依据现代化采集方式来有效降低操作人员工作量,保障能够有效提升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管理团队,全面提升运检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宾.输电线路精益化运检管理工作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1):79-80.

[2]徐祎彧.基于信息智能的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1):113.

[3]宰红斌.基于精益化管理的输电线路标准化巡视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