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金融”的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产业+金融”的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蒋晨辉

浙江郡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颁布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关于规范特色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城镇的若干意见”,为构建重要平台特色城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城镇产业发展水平和资金支持情况的基础上,认为“产业+金融”特色城镇发展模式将有助于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关键词:特色小镇;产业+金融;特色产业;产业创新;金融创新

一、特色小镇概念、内涵

1.1概念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与文化内涵,生产、生活、旅游、居住等功能叠加融合,呈现产业特色化、功能集成化、环境生态化、机制灵活化,具有明确空间边界的功能载体平台。

1.2内涵

产业“特”——主要为高新服务业或传统经典产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

人群“特”——以高智力者、高技能者这为主,多数有着高学历、高收入;

位置“特”——位于中心城市内部(有相对独立空间)或周边合适的区域(镇、村均可);

功能“特”——提供必要的公共重大装备、实施室、图书馆等等的功能。

二、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研究

2.1主要问题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在于,许多小城镇产业定位不准确导致特色优势不突出,同时缺乏建设资金和金融支持而导致特色小镇建设后劲不足。

2.1.1产业问题

许多重点小城镇,未充分依据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选择特色产业并强化高端领域,在发展路径、风貌打造等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导致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核心竞争力不强、集群集聚发展程度不高。

2.1.2金融支持问题

充足的资本金投入是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仅依靠国家级政府财政资金支持,难以支撑特色小镇的全面建设和持续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存在诸多融资难题:一是由于特色小镇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而自身财力不足;二是特色小镇本身缺乏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权威机构和金融专业人才的科学引导以及融资经验,难以综合运用各种融资手段及时筹措到发展所需资金;三是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管理和监督的规定较多,且存在资金运用技术要求高、基层执行难等问题。

2.2主要原因

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产业和金融支持问题有先天资源禀赋的原因,也有后天人为因素,如个别小城镇为了“特色”而“特色”,盲目创建一些不切实际、不可持续的项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错过了发展机遇。纵观全国,许多地区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开展了改革试点和重点小镇培育,力图将小城镇总体规划和特色小镇建设详细规划同步推进,但在实施层面却往往出现试点建设、小镇培育与总体规划布局定位不符、规模和功能不匹配,很难形成科学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体系;在规划建设方面,随着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的推进,创新、开放和共享性不足,导致特色小镇难以确定发展重点,产业发展难以实现有效集聚,出现“千镇一面”现象;在实际运行层面,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特色小镇财政支持资金,但基层缺乏探索。

三、“产业+金融”发展策略

对于“产业+金融”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示意发展特色产业为大原则、大方向,对融资模式的审慎选择。以下对产业和金融发展模式作详细阐述。

3.1产业助推特色小镇的发展

3.1.1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代表,是产业先进生产力的掌握者。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在财政支持、税费优惠、用地用电、产品流通等领域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产业链条上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等各相关主体,建立公平的利润分配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和经营主体发育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3.1.2发展配套产业,提高综合发展能力。

在小城镇区域范围内,一、二、三产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要结合各自条件和发展阶段,进一步挖掘产业内涵和潜力,推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特别是要立足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促进产业功能拓展,提升产业文化内涵,实现产业融合互动,提高三次产业综合发展能力。

3.1.3突出特色优势,创新品牌市场。

建设特色小镇,主要体现是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发展特色产业,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千篇一律,要加强创新和品牌建设。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发展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和品牌服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用特色品牌占领市场。

3.1.4产城融合共建,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产城融合是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以产立城、以产兴城、以产聚人”的发展思路,实现产、城、人的融合发展。当前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4%,正以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速度进入快速发展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城镇化面临一些发展难题,如物的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产业城镇化,造成了城镇就业难、农业转移人口融入难、城市公共服务难等相关问题。

3.2金融助推特色小镇的发展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助推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包括特色小镇专项资金、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贷款、PPP模式融资等。

3.2.1特色小镇专项资金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农业部等部委都出台了相关金融支持政策,设立了相应的特色小镇专项资金,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申请。这一部分资金是特色小镇建设投资者极力争取的资金。

3.2.2产业基金

特色小镇在导入产业时,往往需要产业基金做支撑,这种模式根据融资结构的主导地位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政府主导,一般由政府(通常是财政部门)发起,政府委托政府出资平台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的母基金,第二种是金融机构主导,由金融机构联合地方国企成立基金专注于投资特色小镇。第三种是由社会企业主导的PPP产业基金。由企业作为重要发起人,多数是大型实业类企业主导,。

3.2.3股权投资基金

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的企业除了上市公司以外,还有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的企业,对应的股权投资基金基本可分为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夹层资本等。这一小城镇发展基金就是在市政府引导下设立的一种股权投资基金,以点带面,是政府支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金融资产管理新模式,能弥补社会投资缺乏系统性、政府投资资金量小的尴尬,不仅资金来源充足稳定,而且还可能会有央企参与,优质资源整合能力强。

3.2.4贷款

利用已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模式,但特色小镇项目公司可以努力使得所运营项目成为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则可能获得政府采购融资模式获得项目贷款,而延长贷款期限及可分期、分段还款,则是对现金流稳定的项目有明显利好,如果进入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也能够提升获得贷款的速度。

3.2.5PPP模式融资

在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政府与选定的社会资本签署《PPP合作协议》,按出资比例组建SPV(特殊目的公司),并制定《公司章程》,政府指定实施机构授予SPV特许经营权,SPV负责提供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方案。

参考文献

[1]付晓东,蒋雅伟.基于根植性视角的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7(8)

[2]王慧敏,方敏.浙江:特色小镇紧盯产业不偏移[N].人民日报,2017-2-19.

[3]苏斯彬,张旭亮.浙江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实践模式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10).

[5]卫龙宝,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