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健康档案对实现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电子健康档案对实现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应用

何冰

无锡市洛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雅西卫生室214187

【摘要】目的:观察电子健康档案对实现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应用。方法:本次选取社区2014年6月12日-2017年6月13日慢性病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三种疾病的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时期分为2014年6月12日~2015年6月12日----A组,2015年6月13日~2016年6月12日---B组,2016年6月13日~2017年6月13日---C组;其单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公共卫生单位3家(社区疾病控制中心、监督所、妇保所)、口腔所1家,将其上报的季度表和年度表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对三组时间段的建立档案数以及规范管理数进行评价。结果:C组的建档管理数59.88(72.43%)万、规范管理数33.34(55.68%)万与A组时的建档管理数12.17(14.40%)万、规范管理数3.79(31.14%)万比较,C组处于优势;与B组的建档管理数32.81(41.78%)万、规范管理数16.51(50.32%)相比较,高于其数据P<0.05。结论:慢性疾病信息进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以有效的整合医疗资源,从而实现慢性病防治的科学管理性,并且动态观察个体和群体的相关健康问题,对其进行定时评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其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有效的提高慢性疾病管理工作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电子健康档案;实现;社区慢性病;管理

随着社会和人文的发展进步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推进,其慢性疾病是如今社会威胁居民身心健康的首要原因,因此对其采用连续、有效以及长期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慢性疾病患者的数量比较大、其医疗资源有限【1、2】;我院为了观察电子健康档案对实现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应用,分为三组研究,具体见文章描述: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社区2014年6月12日-2017年6月13日慢性病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三种疾病的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时期分为2014年6月12日~2015年6月12日----A组,2015年6月13日~2016年6月12日---B组,2016年6月13日~2017年6月13日---C组;其单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公共卫生单位3家(社区疾病控制中心、监督所、妇保所)、口腔所1家,将其上报的季度表和年度表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对三组时间段的建立档案数以及规范管理数进行评价。

A组:辖区人数74.19万,其中高血压疾病24.73万、糖尿病24.73万例、冠心病24.73万;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55.12±3.34)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病程(7.36±3.11)年。

B组:辖区人数78.53万,其中高血压疾病26.73万、糖尿病25.93万例、冠心病25.87万;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55.10±3.32)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病程(7.35±3.10)年。

C组:辖区人数82.67万,其中高血压疾病28.73万、糖尿病26.93万例、冠心病27.01万;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55.14±3.36)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病程(7.37±3.13)年。

三组分别在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社区三组时间段的建立档案数以及规范管理数进行调查,并采用自制的调查表格。

1.3观察指标

对三组时间段的建立档案数以及规范管理数进行观察和评价。

1.4统计学标准

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当P<0.05时,代表三组时间段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注:C组与A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C组与B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如何保证慢性疾病管理质量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巨大挑战【3、4】;临床上为迎接此挑战,采用慢性病信息化管理模式,并根据卫生信息平台、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责任,实施三方指导分工协作,并通过多种途径切入,从而开展慢性疾病管理工作,比如健康讲座、卫生宣教等,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体检,给予针对性个体化治疗以及定期随访,从而达到降低健康人群患病率的目的【5、6】;电子健康档案是慢性疾病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进行连续、动态记录资料,如个体全程生理、心理健康以及相关健康信息等,使其信息更加完整、详细、规范、有效,并且可以进行便捷记录、上传、在线传输、下载、实时阅读以及更新,从而更加完整的保存、记录【7】。

本研究结果中,C组的建档管理数59.88(72.43%)万、规范管理数33.34(55.68%)万与A组时的建档管理数12.17(14.40%)万、规范管理数3.79(31.14%)万比较,C组处于优势;与B组的建档管理数32.81(41.78%)万、规范管理数16.51(50.32%)相比较,高于其数据,P<0.05;由此表明慢性疾病信息进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可以有效的整合医疗资源,从而实现慢性病防治的科学管理性,并且动态观察个体和群体的相关健康问题,对其进行定时评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其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有效的提高慢性疾病管理工作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唐燕飞,何小镜,郑燕红等.社区干预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控调查[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3):97-98.

[2]王琰芳,顾健,周峰等.进一步强化社区慢性病管理和合理使用有限医保费用的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15-417.

[3]黄瑛,陈碧华,蒋丹玛等.上海市社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意愿及影响原因的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3):16-19.

[5]窦伟洁,甄天民,赵芳等.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慢病防控区域信息平台探索[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7):12-16.

[6]王丽,常利杰,吴浩等.医护绑定式团队中社区护士对慢性病管理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743-747.

[7]潘宇佳,何宇生,景琳等.成都市新都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现状及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7):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