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风险防控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风险防控与对策

李照荣

安徽省舒城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安徽舒城231300

摘要:城乡居民需要养老保险,原来的养老金和现在的养老金是不一样的,现在养老保险的主要方式是购买养老保险。但是,随着我国公民的老龄化,养老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一样,但制度和权益相同,全面促进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许多相关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据此提出了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风险防控;对策

导言:

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加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社会保障制度决定着我们公民的生存。同时,它也在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作用。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应充分体现国家的公平正义,实现一体化政策。它更有利于城乡居民相关制度的改革,能够协调实现中国的长远发展目标。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风险防控问题

1.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无法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主要分为企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公务员养老保险三类,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近20年来,我国退休养老金制度中,城乡居民之间、企业与公务员之间在养老金待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各种养恤金保险制度无法转换或与其他形式的养恤金保险有效挂钩。我国市场经济的合理配置受到了影响,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1.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监管力度不齐全

我国现有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工作、发放和后期报销等工作为我国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个别基层单位,每年12月开始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主要采用张贴大字报、广播宣传等方式,同时只接受现金缴费。家庭成员众多,现场混乱,资金数额混乱,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付缺乏监督,如基层村(居)委员会,只负责收钱、发卡、接收银行卡信息,但分发过程却无法有效监控,另一方面,对一些老年城乡居民而言,他们往往忘记或缺乏对实时政策的了解。他们经常去基层村委会询问有关问题。由于村民与上级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城乡居民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迅速的解决。

1.3养老保险缴纳收费方式混乱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支付制度比较混乱。制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付制度,有良好的起点。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支付金额和不同的支付时间阈值。城乡居民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都形成了不信任的气氛。此外,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支付制度各不相同,有些地区通常在同一日期结束,基层村(居)委会就不再能够承担起收费的作用,而是要求城乡居民到更上阶层去缴费。因此养老保险缴纳收费制度不统一是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风险防控面临的首要问题。

1.4政府财政承受能力有限

我国目前的城乡不均衡发展导致我国的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出现了一定的影响。从根本上讲,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是正确的,但是城乡居民的资金来源是不一样的,城镇居民缴纳养老保险,是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责任。但是,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主要是个人承担和支付。这导致中国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支付方式不同。对于城市居民,必须支付养老金,但农村人口可以自愿支付。对于不同的地理区域,所支付的数额也是根据所支付的县的具体平均工资计算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由政府全额补贴。许多地方政府本身比较贫困,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来保障城乡居民的老年生活。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风险防控措施

2.1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

只有加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意识,才能有效提高居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模,使更多人受益。在具体的宣传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等传播工具,或者举办宣传讲座、散发宣传单张,向广大城乡居民普及养老保险的意义,吸引居民参与其中。同时,地方政府要及时参加养老保险,掌握养老保险的动力,向当地城乡居民宣传,参与和接受养老保险的实施要透明,欢迎社会公众咨询,投诉、监督等。

2.2远程服务给力外出务工人群

各地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特别注意农民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在各乡镇设置专用电话,并指派专人值班值班。农民工信息的变化将首次反馈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并尽可能保证参加养老保险人员支付信息的连续性,保障参加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此外,对于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工作进行物资收集,当地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应尽量为农民工提供便利条件。例如,设立专用传真机,接收外来务工人员的资料和文件,节省他们的时间和交通费用,并利用优质的远程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方便的保险服务。

2.3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

首先,各地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大网络硬件设施投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功能,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采取内部专用网络连接。为保障城乡居民快速、稳定、健康、顺畅的养老保险制度,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加高效的网络服务环境;各地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要加强业务沟通,努力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减少因系统隔离保险信息而造成的记录中断。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计分析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来源,使地方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相关的促进政策和服务模式改进措施。

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相关的基金管理软件,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数据库,从而保证各个部门对养老保险基金信息的共享。并且,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化监管系统,从而能够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进行网上操作,从而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效率,保障居民的自身监督权与知情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监管水平,还能够增加整个监管工作的透明度,为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系提供一个基础保障。

2.4拓宽基金投资渠道,提升基金保值增值空间

为了实现基金的保存和增值,必须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权衡风险和收益,并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基础上拓宽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通过建立完善的基金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投资管理措施,并完善基金管理业务的监管、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实现基金价值的更快保存和增值。基于成熟资本市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可以从三个方面实现多元化:一是采用传统的低风险低收入投资渠道。例如银行存款、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等;二是采取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如公司债券、股票、期权期货、境外投资等;三是利用基金、金融债券等风险和收入中等的投资渠道。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养老金制度开始出现了不断的变化,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在享受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保障。养老保险作为我国重要的养老保险制度,为我国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养老保险制度。只有城乡居民重视养老保险,解决问题,才能保证养老保险真正为人民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课题组,王朝才,吕旺实,龚金保,等.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04).

[2]唐景明.成都市温江区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推动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调查与思考[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7(04).

[3]丁建定,郭林.新农保的“协调”与“配合”——新农保可持续运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保障,2018(07).

[4]尹音频,张丽丽.新农保筹资从“土地”入手——基于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模式的思考[J].中国社会保障,2017(09).

[5]宋斌文,张琳.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实践与探索——来自浙江省宁波市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