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能源经营与盈利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甘肃新能源经营与盈利模式研究

尚子宸

甘肃汇能新能源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730010

摘要:本文通过对甘肃电力市场现状及特征,新能源政策环境和执行情况及电力体制改革对新能源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探寻甘肃新能源企业目前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基于“集约化、精细化”为核心的生产运营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新能源企业如何做好生产经营工作,整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企业;经营与盈利;模式

引言

新能源是国家能源发展的方向。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能源企业必须转变思路、紧跟市场,在下行的社会用电、攀升的装机容量、不断完善的保护性政策中,建立集集中监控调度和运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电量营销模式。

1甘肃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

1.1甘肃电力市场现状与特征

据公开资料,截至2016年9月末,甘肃新能源累计新能源量386.9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95.1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风电累计装机1261.56万千瓦,新能源累计新能源量108.4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全省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854.63小时;光伏累计装机677.77万千瓦,新能源量新能源47.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9%,全省光伏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49.50小时。“十三五”以来,由于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甘肃省新能源不仅要解决建设成本过高导致新能源财务成本比率高的困境,还要面临新能源点多分散导致的运营成本高的问题,经营复杂性和难度可想而知。

1.2电力体制改革对新能源企业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1)新常态下,市场用电需求放缓,供给侧普遍过剩,新能源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盈利模式、生产运营等方面带来巨大影响,企业的的战略和结构优化任务还很艰巨。

2)经营模式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新能源企业不得以由原来“计划模式”转向“市场售电”模式,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也成为企业日常经营核心业务,企业的经营模式也由原来单纯的“发电”转变为“发电+销售”模式。如何售电,并不断拓展市场,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和发电量并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对新能源企业迫在眉睫。

3)市场化价格竞争更加严重。电量计划和价格的市场化,同业竞争成为主导,低成本和低电价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大的优势。新能源企业有可能在未来优胜略汰并兼并重组,新能源企业“贫富分化”更加明显。

2甘肃新能源企业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就地消纳不足制约新能源健康发展

由于甘肃省被新疆、内蒙等新能源大省包围,临近外送几乎没有空间,长距离外送能力有限,加之省内外电力市场需求趋缓,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用电需求不断下降进一步制约了新能源的消纳。同时甘肃电源结构还有待完善,电网调峰和送出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也助长了弃风弃光情况的发生。自2015年起,全省风电利用小时数开始连续下降,目前全省弃风弃光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2发电成本过高导致新能源企业成本比率高

发电成本过高是制约新能源市场扩张的关键因素。除了核电外,其余新能源发电成本均明显高于传统电源,并且还存在波动性大、出力不稳定、并网难等缺点,使得在调峰调频方面需要较多的其他电力来平衡,如抽水蓄能、燃气燃油电站配套等,这将给电网的调度增加负担,间接抬高了成本。

3甘肃新能源企业经营与盈利模式的思考

3.1基于“集约化、精细化”为核心的生产运营一体化的运作模式

企业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1)推行人员的集约化管理。取消各场站现场值班制度,集中人员在集中监控中心对管辖范围内的场站运行进行监视、分析、调整和控制。

2)推行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归集现场财务人员,集约化管理,不仅能够加强会计基础,还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公司对于财务工作的掌控,另对于防范财务风险也具有重要作用。

3)推行物资的集约化管理。成立集约化物资管理部门,应用信息化平台,全面负责公司各站点的物资采购与现场物资调配工作,建立相对集中地物资库房,统筹做好物资储存与分配管理。

4)建立集中监控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同区域设备和控制平台,发电设备数据和升压站数据,归集至一个平台,实现不同类型场站、变电站的远方监控和管理。

3.2新形势下新能源企业如何做好生产经营工作

电量是新能源企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没有新能源量,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效益更是无从谈起。随着电力市场萎缩和装机规模扩大,矛盾进一步加剧,争取电量抢发,争取更高的负荷是新能源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1)树立大市场营销理念,把市场营销定位为企业经营的核心业务。在新的形势下,新能源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要以市场需求、大用户为中心,通过不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质增效,降低运营成本来赢得市场。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的沟通协调,处理好与投资者、竞争伙伴、消费者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2)加强电力市场形势分析,提高市场敏锐度。在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新能源企业要充分了解电力市场的信息,掌握电力市场的现状,对电力市场的走势,电力市场的机会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加强对发供电需求的预测和新能源成本的测算,提高分析与预判能力。

3)努力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新能源企业应当以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技术理念、可靠的技术装备确保企业各流程、各环节的安全,确保机组始终具备正常的满负荷发电能力,确保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能够随时“拉得出、打得赢”。

4)树立大成本理念,树立精益生产思想。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各环节、每个细节入手,加强内部成本控制,降低各项成本费用;努力将经营分析管理工作的协调、信息供给作用发挥至最大,实现效益最大化。

4结语

新形势下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甘肃新能源企业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只有推行“集约化、精细化”为核心的生产运营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实现人员、物资、财务、远程集控的集约化管理,树立创新的经营理念,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树立大市场营销理念,加强电力市场营销分析,努力构建本质型安全企业,严控成本、强化节能降耗,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