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照观察

林友谊1陈海默2林友榆2

林友谊1陈海默2林友榆2

(1福建省晋江市妇幼保健院消化内科福建晋江362200)

(2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晋江362200)

【摘要】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胶囊口服,治疗4周后采用SF-36量表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00%与对照组76.00%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组中,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等所有指标的维度改善都非常显著(P<0.01),社会功能(SF)的维度改善比较显著(P<0.05)。结论在黛力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胶囊,能明显改善肝郁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舒肝解郁胶囊黛力新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210-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病情易于反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福建省晋江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FD患者,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者,共100例(符合本研究肝郁气滞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1~62岁,平均45岁,平均病程24.5±7.8月;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23~60岁,平均42岁,平均病程21.9±9.2月。

1.2诊断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致因素而作痛,苔薄白,脉沉弦[1]。生活质量评价标准:生活质量评价标准采用汉化SF-36健康调查量表进行打分评价。

1.3纳入标准

①年龄18-65岁;②具有早饱或上腹胀症状2级或以上并持续时间>4周;③试验前4周内经胃镜检查排除胃肠道肿瘤、消化性溃疡;④B型超声检查排除肝胆道系统疾病;⑤试验前48h内停用影响本试验的抗胆碱药物、解痉药和其他胃动力药物;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接受本试验。

1.4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严重神经官能症患者;④不能表达主观不适症状者;⑤合并某些疾病不能停用抗胆碱药、解痉药物者。用药过程中出现其他严重疾病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按剔除处理。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黛力新,2次/d,早晨及中午各1片,口服。疗程为4周。

1.5.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胶囊,2次/d,早晚各1次。疗程为4周。

1.6疗效评定标准

症状评价:以早饱和上腹胀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结合上腹痛、恶心、呕吐、暖气、反酸、烧心等。痊愈为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为治疗后症状改善2个等级但未完全消失;有效为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未完全消失;无效为症状加重或无变化。

1.7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对采用t检验,结果P<0.05认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7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治疗组中,PF和BP的维度均显著改善(P<0.01);SF维度亦明显改善(P<0.05)。见表1~2。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一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发生与胃肠动力异常、精神状态、应激因素、痛阈下降及环境因素等多因素有关,在抑郁、焦虑情绪状态下,胃肠运动及分泌功能紊乱,胃的运动功能与分泌功能可停止或减弱,肠蠕动可呈抑制状态[2]。因此抑郁、焦虑情绪可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又反过来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黛力新为新型三环类抗焦虑抑郁混合性情绪稳定剂,每片含美利曲辛10mg和神经阻滞剂氟哌噻吨0.5mg,其特点为:①提高中枢神经突触间隙多巴胺及单胺类递质含量,发挥最佳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②氟哌噻吨可拮抗美利曲辛的抗胆碱作用,因此很少出现心肌氧耗量增加、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3]。本研究在黛力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和胃,理气降逆之舒肝解郁胶囊。舒肝解郁胶囊具有舒肝解郁,健脾安神。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评价,治疗组FD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能显著改善FD患者生活质量,不仅体现在躯体健康相关的维度,也体现在改善社会精神心理相关的维度,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J].胃肠病学,2008,13(2):114-117.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7.

[3]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