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CE对临床医学生考试中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3

OSCE对临床医学生考试中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

郑慧宁

郑慧宁(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广西桂林541001)

【关键词】OSCE(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医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58-02

客观结构化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通过多个连贯的、经过精心设计的模拟临床场景的考试站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它使用经过严格、系统培训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来模拟真实病人[1]。临床能力评价是医学生能力评价的重要部分[2],是测试医学生临床能力是否达到学校培训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卫生改革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它已成为国内外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3,4]。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在考试前常出现紧张,担心,害怕等焦虑情绪。考试焦虑是担心考试失败有损自尊的高度忧虑的一种负性情绪反应。焦虑、烦恼等心理因素可损害学生的智力水平,令思考和解决问题呆板,灵活性下降,分析问题易出现混淆,干扰注意及记忆,以致影响学习成绩[5]。本文从OSCE国内外发展现状、传统考试对医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传统考试与OSCE对医学生能力的影响,临床医学生在进行OSCE模式考试时,心理状况产生影响等方面展开综述。

1OSCE国内外发展现状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又称临床多站考试,它是将传统考试与现代考试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控制测试误差的标准化考试,通过计算机评分,提高考试信度和效度[6]。

20世纪90年代,美国已将OSCE应用到针对外国医学毕业生资格认证的考试中。2002年,美国又将其应用于医师资格考试的第二阶段。根据美国医学院校的课程安排,96%的院校运用不同的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形式评价临床技能,60%的院校将OSCE应用于学生临床能力的考核。美国的医师资格考试中,OSCE共有12站,每站25分钟,均由SP来评估考生收集和记录病人的资料、交流技能和英语口语能力。考生先阅读病人信息和本考站要求,然后进行15分钟重点的问诊和体格检查,与病人讨论初步诊断和进一步的诊断计划,回答病人的提问,在15分钟以内离开考站(不得返回),然后10分钟内记录病人病史和体格检查中阳性以及有关的阴性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多5个),提出进一步诊断计划。加拿大医学委员会于1993年把OSCE应用于医师执照考试中。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OSCE考试模式,中国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等院校作了有益的尝试。有关OSCE的研究课题尚处在探索阶段,每个国家根据自身的教育特点制定了考试模式。考站数目是根据考核目标设定的,每站时间是根据考核内容设定的,笔试卷的评分者是根据考题类型设定的。目前,OSCE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医学比较发达的国家应用相对广泛,而在我国的应用仅仅局限在某些院校的某些专业领域。可以把国外OSCE研究和推广的经验与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把笔试、直接临床观察与OSCE优势互补,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临床技能。

2传统考试对医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任玉明等[7]报道,医学院校学生在考试前和平时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性差异(P<0.001)。袁勇贵等[8]报道,医学生考试期间心理问题发生率占48.00%;常见的心理问题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偏执和抑郁;中度以上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57%和8.00%。杨丽等[9]报道,考试期间医学生具有心理问题者占48.06%,四年级医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偏执及抑郁等,其发生率在9.95%~30.10%之间。本组412名医学生中,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分别占13.35%和16.75%,其中具有中度以上焦虑、抑郁者分别占4.60%和8.00%,躯体化得分最高。江琴等[10]报道,医学院校临床类毕业生的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1.5%和17.1%,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具有显著相关性。江琦[11]报道,大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存在学校类型、专业类型和年级差异,在个别因素上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专业类型、性别、家庭来源和年级差异。江琦[12]报道,所谓考试心理问题是指个体在考试应激情境下,在具体的考试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个体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状态及身心行为障碍。王姝英[13]报道,考试焦虑是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常见心理障碍之一,日益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强烈关注。

考试焦虑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有学生的内部因素,也与学生生活学习的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相对特殊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将要从事的是生命所系,健康所托的工作,所以医学生对自身的专业和学习有额外压力。

3传统考试与OSCE对医学生能力的影响

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虽然能考核学生对临床知识的记忆程度,但是无法反映出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14]。传统的考试形式,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而现实需要更多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15]。传统的考试模式存在重知识轻能力和考试形式单一等问题,大部分为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就决定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这种考试制约着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防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达不到应有的目标,阻碍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16]。既往的临床医学教学评价缺乏客观的临床实践技能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学习重点往往放在学习临床技能的“理论”知识上,而实际的临床实践技能与考核的分值不相符,并且不能很快地适应毕业后独立的临床工作[17]。以往考试方法主要采用笔试和部分单项技能的考核,存在考试内容随意性大,衡量医学生临床能力局限和明显存在对考生能力测试的不全面性及评价方法主观性的问题[18]。以往临床技能考试方法的缺陷与不足,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们关注和重视。学生多选题考试的得分与重要的临床技能无关。在此类考试中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无法保证至临床实践中仍能记住并得到运用。“高分低能”现象的存在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须改革,同时也暴露了考试方法本身的缺陷。通常采用的由各实习医院带教医师对学临床技能评分的做法也不尽人意[19]。

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虽然能考核学生对临床知识的记忆程度,但是无法反映出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OSCE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考试的不足,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临床技能,以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被国内外专家所认可[20]。

OSCE,即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于1975年由英国Dundee大学Dr.R.M.Harden首先提出,测试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在医学模拟人上实际操作、临床资料的采集、文件检索等。它是一种以客观的方式评估临床能力的考核方法,即在模拟临床场景下,使用模型、标准化病人甚至是病人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21]。OSCE的基本思想是“以操作为基础的测验”(performance-basedtesting)。它可以客观地评价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决策能力,是目前较好地考察学生临床能力的方法[22]。OSCE是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测试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估医学生应用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以及评判医学生职业态度等的一种考核方法。通过一系列预先设计的考站测试考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医学生须经历多个站点的考试,应用标准化病人(SP)或医学模拟人进行实际操作[23]。OSCE具有传统笔试无法比拟的可以全面测试医学生临床技能的优势,而且以统一标准评价考生考试的过程和结果,避免了评分教师的主观差异,这种客观考核的理念已被西方医学界广泛利用。OSCE可以考核医学生采集临床资料、临床实际操作、临床分析和临床思维等方面的能力[24]。OSCE方法,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增加了考试的客观性。OSCE有较高真实性、客观性、可重复性及公平性[25]。

4OSCE对临床医学生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情况

综上所述,传统的临床毕业考试考核知识面比较狭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而且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导致考试出现不公平现象。OSCE考核要求医学生掌握的知识面较宽,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还要熟练地掌握各种临床技能。OSCE是一种多站式考试,学生必须依次顺序通过8-9个站或更多,进行多项能力或素质的测试。每一站有一份事先设计好的评分表,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考站的表现都能够客观地反映在成绩单上。OSCE考试形式具有全面性、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与传统考试相比要求更高,也更加严格,学生还需要参加考前培训熟悉考核标准,考试的时间也比较长,考官模拟病人容易造成考生情绪紧张,影响现场发挥。由此推论,OSCE对医学生心理造成的压力应比传统的考试要大,关于OSCE考试对医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末生,殷朝阳,彭红.从多站考试的成绩分析探讨l临床能力评价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6-8.

[2]于晓松,左天明.应用标准化病人评价临床能力考试内容保密性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6:49.51.

[3]于晓松,孙宝志,王威.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的探索与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39.40.

[4]杨世昌,李恒芬,张迎黎等.国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3):235.236.

[5]陈家麟.心理健康与智力发展.科学通讯,1984,18(2):42

[6]孙宝志,金魁和.高等医学教育现代考试方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5-37.

[7]任玉明.郭慧荣.郑石梅.医学生考试期间的心理状况调查[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1,18(4);27—274.

[8]袁勇贵.昊瑞枝.李海林.等.医学生考试期间心理卫生状况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1999,12(1);19—21.

[9]杨丽.杨会芹.赵俊英.等.考试应激对高年级医学生心理卫生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6);6—7.

[10]江琴,吕倩倩.临床类毕业生焦虑抑郁及相关心理易感因素的调查[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1,12(1);33—36.

[11]江琦.大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90—392.

[12]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6,6.

[13]王姝英.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分析及调适[J].青海师范大学名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5(1);36—38.

[14]安淑媛,张阳,刘强等.OSCE在临床技能评价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51—252.

[15]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16]白波,李伟,王家富..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15-17

[17]周燕红,王瑶芬,高卉.OSCE在临床医学生毕业考试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99—1000.

[18]翟旭雯,周芸,王东明.临床医学专业桥梁课程OSCE的调查与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11(3):336-338.

[19]陈润成,梁柳森.临床综合能力多站式考试在2005届本科毕业生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4):411~412.

[20]安淑媛,张阳,刘强,等.OSCE在临床技能评价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51—252.

[21]白洁菲.OSCE模式在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考试周刊,2008,(39);179.

[22]吴末生,殷朝阳,彭红等.从多站考试的成绩分析探讨临床能力评价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6~8.

[23]杨玉萍,韦嘉,王晓云等.客观结构化考试在医学生综合临床技能考试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4—105.

[24]孙宝志,金魁和,主编.高等医学教育现代考试方法[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6.27-43.

[25]邓声莉,梁莉,胡卫锋等.医学生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几点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