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老年人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护理研析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15例老年人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护理研析讨论

姜明芳

娄底市中心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以15例老年人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在使用干扰素后的护理措施。方法:15例老年人丙型肝炎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择取,在使用干扰素的同时配合适宜的护理措施,同时选择同时期仅实施干扰素治疗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指标对比:满意率、生活质量、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率。结果:满意率对比,观察组更加理想,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结论:老年人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过程中,配合适宜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控,之后使用一些规范化的干预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对于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保证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尽量减少疾病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老年人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护理措施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nursingmeasuresof15patientswithhepatitisCintheelderlyafterusinginterferon.METHODS:FifteenelderlypatientswithhepatitisCwererandomlyselectedfrompatientswithhepatitisCfromJanuary2018toDecember2018.Theyweretreatedwithinterferonandappropriatenursingmeasures,andselectedforinterferontherapyonlyatthesametime.Fifteenpatientswereusedasthecontrolgroup,andtheindicatorswerecompared:satisfactionrate,qualityoflife,andadversereactionrateafterdruguse.RESULTS:Comparedwiththesatisfactionrate,theobservationgroupwasmoreideal,thequalityoflifewascompared,andtheobservationgroupscorewashigher,P<0.05.Conclusion:InthetreatmentofinterferoninelderlypatientswithhepatitisC,combinedwithappropriatenursingmeasures,thepatientismonitoredforadversereactions,andthensomestandardizedinterventionsareusedtoreducetheadversereactionsofelderlypatientsafterdruguseandensuredruguse.Safetyintheprocesstominimizetheimpactofthediseaseonelderlypatients.

Keywords:elderlyhepatitisC;interferontherapy;nursingmeasures;

慢性丙型肝炎属于一种难治性的疾病,如对疾病控制不及时可引发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因此需及时对疾病进行控制,控制疾病的发展进程,其中对于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干扰素属于常用药物,聚乙二醇α是进行丙肝治疗的标准药物,也是进行疾病治疗的首选类药物,在治疗之后的疗效较为确切,并且对于亚洲人种来讲接受度更高,临床的各项措施也更加显著,可有效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该药物在给药后患者的不适反应较为严重,特别是老年患者,因为自身体质敏感,更加容易出现问题,因此需要配合适宜的护理措施,通过护理各项措施的实施,可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改善药物使用后的各项不适反应,保证药物的使用质量[1]。本文分析了15例老年人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护理措施,将数据对比结果展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例老年人丙型肝炎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择取,在使用干扰素的同时配合适宜的护理措施,同时选择同时期仅实施干扰素治疗的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女=10:5,年龄区间:51-79岁,中位年龄(73.89±1.67)岁;观察组男:女=11:4,年龄区间:53-80岁,中位年龄(72.34±1.56)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均实施药物治疗的方式,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注射,按照体重确定剂量,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1次/周,治疗周期为48周。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给予药物治疗、康复运动、饮食指导[2]。对其心理进行安慰,将疾病治疗的周期、治疗措施、疗程以及各项不良反应等进行告知,并给予患者适宜的心理疏导,上述不良反应虽较为严重,但可耐受,降低其抵触的心理和情绪,保持心情的舒畅。注意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整理,叮嘱患者在卧床的时候注意休息,保持病房内的安静,因为此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需避免家属的接触,及时进行消毒隔离[2]。

上述护理同时,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①在治疗第2-4周对肝功能进行检查,进行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一旦发生发热的问题,需增加对体温的监控,至体温恢复正常后停止,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全面的关注[3]。②在患者出现各种症状之后,制定适宜的护理措施,一般不适反应发生在患者注射之后的2-4h,主要包括发热、畏寒、乏力等情况,这种症状在注射后的3-5d时间内可以得到减轻,特别是发热和乏力的情况。患者在第一次药物注射后体温可能升高到38-40℃,后期会逐渐减退,至注射之后的低7d体温可以恢复至正常,一些症状消失,因此在该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的监控,进行适宜的降温等护理措施,但是不需停药,多饮水,保持热量供给,如体温超过39℃可进行药物降温,并对其体温进行观察。③进行药物治疗期间注意对饮食的控制,及时补充维生素等,多给予热量的摄入,少食多餐,家属与医生进行配合,集合疾病情况改善饮食,一旦发生出血倾向,及时采用措施[4]。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满意率:对参与实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以及不满意例数,计算满意率。

(2)分析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分,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来评定受评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率对比,观察组更加理想,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满意率对比[n(%)]

3讨论

老年人丙型肝炎治疗的难度较大,通过干扰素的治疗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特别是阻断药物刚开始注射的过程中,患者的不适反应较为强烈,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出现高热等不适反应,对于老年患者来讲可能威胁生命,因此需进行适宜的护理[5]。上文数据中,满意率对比,观察组更加理想,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优质护理加强对患者自身疾病的引导,将知识进行普及,配合适宜的饮食干预,降低不健康饮食对身体的影响,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干预,合理使用药物,并对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控制,综合全面的掌握疾病的各项治疗质量,提升药物的使用效果,综合护理措施的使用,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并且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规范护理流程,全面提升护理质量[6]。综上所述,老年人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过程中,配合适宜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控,之后使用一些规范化的干预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对于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保证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尽量减少疾病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鲁敏,肖丽,倪月琴.综合护理干预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5):73-75.

[2]张波.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3):205-206.

[3]刘颖颖.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276-277.

[4]戴永万,阮敏毅,刘文平,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置[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9):54-56.

[5]马淑焕,陈爱民,陈红敏,等.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依从性研究及个性化干预[J].临床医学,2017,37(08):80-82.

[6]许敏.干扰素治疗180例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7):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