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与完善对策杨芪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与完善对策杨芪瑞

杨芪瑞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施工原材料

1.引言

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问题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难点。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要积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和预防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结合建筑施工现状,对施工场地的环境以及施工设备进行分析,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根本上的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点难点

我国建筑工程规模的逐渐扩大,施工当中的混凝土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建筑领域中。对控制好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裂缝已经成为当代施工技术的难点,引起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2.1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影响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石,砂,拌合水和外加剂等原材料组成。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可能导致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水泥的水化热安定性指标的合格,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楼板的裂缝产生程度。砂石的级配不合格或沙石颗粒过细也会造成裂缝。砂石含泥量的超标可能导致抗渗性能和强度都有所降低。拌合水外加剂中氯化物的含量将会直接影响钢筋的锈蚀程度和碱骨料的反应速度,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骨料中硅含量超标,将会导致碱骨料发生反应时,造成爆裂状的裂缝。

2.2混凝土配合比失调

在过去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只是根据图纸参量的要求添加膨胀剂,并没有系统地对膨胀源进行选择和规范性的膨胀实验,所以常达不到补偿收缩的效果,从而使得混凝土产生收缩性裂缝。或者有的配合比因为外加剂含量过高,砂率不合适,使得混凝土离析。有的将设计试配的材料在建材厂取样,但是实际应用于建筑工程师的原材料却有所变化,仍旧参考原配合比进行配料。因为质量变动较大,外加剂的掺量不准,砂石含水量不准,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

2.3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水泥水化热产生大量的能量,使得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变大,并且水化热积聚在结构内部,不容易散失。从而较大的温差造成外部热胀冷缩和内部的热胀冷缩程度有所差异。等混凝土达到温度高峰后再降温,会产生收缩发生形变,在升温过程中混凝土的模量低,只会产生较小的压力,但是在降温期间因收缩变形导致弹模增长,拉力也会大得多。当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便出现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经常发生裂缝,因为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温度过高,不易散失而导致的。

2.4收缩性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四至五小时左右,水泥的水化反应剧烈,从而水分急剧蒸发,导致混凝土失水产生皱缩,称之为塑性收缩,产生收缩的量级很大,可以达到1%。在骨料下沉过程中受到钢筋阻挡,便会沿着钢筋方向产生裂缝。该混凝土凝结后,表层的水分蒸发,温度也随之降低,体积会慢慢变小,这称之为缩水性收缩。当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较快,内部蒸发慢,导致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现象,混凝土表面收缩而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导致表面的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则产生了的收缩性裂缝。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措施

3.1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有:水,水泥,粗细骨料,少量的掺合料和外加剂。混凝土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组成材料的性质和用量,所以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上,应当合理选材,才可以配置出满足施工技术需要的混凝土质量。

3.2水泥

建筑物的混凝土离不开水泥的应用,不仅要满足耐久性和强度,还要满足工作性能要求。影响报送效果的重要因素离不开水泥的用量,所以水泥用量的原则应当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良好的可泵性耐久性,前提下适量减少。水泥规程应当参照国内外资料以及国内工程实践的经验,水泥一般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由于矿渣水泥的保水性较差,渗水性大,所以一般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较少。泵送混凝土不适宜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由于水泥的性能质量不同,所以应当根据其性能质量进行筛选,选择出符合国家要求调准的水泥。

3.3骨料

骨料的选用同样要满足混凝土的泵送要求,将骨料的形状,级配,粒径,粗细进行筛选,这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有重要的影响。应当限制石子的最大粒径,防止泵送阻塞,所选用的石子形状应当以圆形为佳。对于粗骨料应该采用连续级配,由于针片状的颗粒含量对混凝土可泵性影响较大。所以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大导致是石子级配不佳,会容易在管道弯头处打弯造成堵管。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当针片状的颗粒含量高达10%以上。则会发生堵管现象。所以应该按照规定,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10%,并且要采用中砂骨料为宜。

3.4采用活性掺合料

为了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减少水热化。也可以加入一定含量的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硅粉等矿物质掺合料,使用优质的活性掺合料,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胶结料用量,进一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煤粉燃烧后产生粉煤灰,含有大量的铝氧化物,能与水泥中的水化物氢氧化钙进行第二次水化,从而生成较稳定的水化硅酸钙。粉煤灰在第二次反应时,接触水化面积大,并且颗粒细致,所以使得水泥结构较容易改善,不仅降低了混凝土的孔隙率,也细化了孔结构,从而使得孔缝的分布情况更加趋于合理。由于粉煤灰颗粒表面光滑,形状有球状玻璃体,可以减少离析现象的发生,减少渗水度,因为粉煤灰密度小,所以可以使用等重的水泥代替,从而使得拌合物的浆体数量变大,也减少了拌合物的用水量。这一举措使得水泥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变好,利于水凝土的改善,也降低了减少剂的使用数量。经研究得出,为了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徐变,从而配置高强泵送混凝土,可以优先选用原状的细灰。

3.5选用外加剂

选用高强度混凝土的主要条件是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从而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失水收缩性,进而减少结构的竖向变形。减少混凝土在运送过程中的流动阻力,提高了可泵性,减少粘度,从而改善搅拌混凝土的工作效率,根据实验研究表明,含气量在3%时,可泵性最好。

4.对混凝土的浇筑实行控制

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中。混凝土的养护十分重要。在混凝土进行浇灌之前,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养护,避免暴晒,并给予相对潮湿阴凉的地方。对混凝土的本身温度进行控制,采用覆盖的方式,减少混凝土中水分的蒸发。

5.温控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在进行现场浇铸之前进行测温,保障入模温度控制在35℃内。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初凝前,确保上层混凝土被覆盖,上下层浇注的间隔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避免裂缝的产生。

6.结束语

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养护施工环节做好全方位的技术控制,减少施工关键环节中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危害减少至最低。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项目的建筑质量和使用性能应当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得我国建筑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雪超,张庆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修补[J].建筑安全,2013,15(9).34-36

[2]徐帮河,刘晓丽.现浇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预防措施[J],2011,25(3).43-45

[3]任蒋涛.浅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J],2011(0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