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贸易结构的失衡与转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我国经济贸易结构的失衡与转变分析

周树青

南开大学

摘要:对外贸易区域结构是对外贸易诸结构中的重要方面。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结构不断改善。通过实证分析看到我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仍然很不平衡,并且同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相似。建议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全面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软化,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鼓励对外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

关键词: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失衡

传统意义上,人们一般认为贸易结构是指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本文将对外贸结构作一个广义的定义,即对外贸易结构是指对外贸易各组成部分在外贸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具体来说,贸易结构不仅包括贸易商品结构,也包括贸易方式结构、贸易主体结构、贸易市场结构、进出口比例结构。笔者认为,只有作这样一个界定,才能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外贸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找到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路径提供依据。

一、贸易结构转变的对策

1.将高新技术与三次产业结合,以创新为中心,树立品牌,提升附加值。

一国贸易商品结构从本质上讲是该国三次产业结构状况的反映,贸易强国在产业结构上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平衡健康,第三产业比重大;工业生产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农业生产具有现代化水平;支柱产业位于世界产业链的上游。我国要转变贸易结构,实质上就是要对三次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关键是高新技术与三次产业的结合,只有以高新技术带动贸易,以创新为中心,树立品牌,提升附加值,贸易大国才能成为贸易强国。因此,我们要狠抓落实“科技兴贸”战略。

在农业领域,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送科技下乡,利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开发名、特、优、新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在制造业领域,培育战略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产业群体。政府应在信息产业、新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给予金融、税收和原料进口、出口退税、海关手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其发展。同时,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环保产业和出口创汇型产业,引导外资流向中国的国有企业技术改造。

在服务业领域,可以率先在CEPA框架下,加强大陆与香港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吸取香港服务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国际通讯、国际运输和国际金融保险服务的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保障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短的高科技产品的贸易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完善设备的安装、调试、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检验、设备维修等服务,顺利实现产品的增值。惟其如此,贸易结构转变才有现实基础。

2.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保持其健康发展。

鉴于加工贸易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就业带来的巨大作用,国家对其只能进行调整,而不能完全限制其发展,因此,调整贸易方式结构的关键是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保持其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国家已经多次调整了加工贸易的政策,政策的取向是限制与发展。“限制”就是要通过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海关监管等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措施相互配合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限制或禁止“两高一资”产品、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产品的进出口;而“发展”就是要通过调整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等方式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梯度转移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加工贸易健康发展[3]。比如,对采用国产化料件替代进口料件的加工贸易予以减免部分税收,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国内采购的积极性;继续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变劳动力成本优势为综合服务环境优势和技术支撑优势,承接外资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环节的转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设立研发和营销中心,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3.注重引资质量,鼓励那些具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外资企业投资于我国的重点产业。

未来若干时间,我国进出口仍将保持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加工贸易占半壁江山的对外贸易格局,因此,要扭转这种局面有相当难度。我们能够做到的是,通过政策对外资企业的投资方向进行引导,鼓励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国内采购,加强其与国内产业的联系,并提高其在国内的增值部分。各级地方政府应当转变引资工作中“重数量、轻质量”的指导思想,积极鼓励那些具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外资企业投资于我国的重点产业。重点产业的标准之一是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属于高效益、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产业,鼓励这类投资可以较大范围地吸收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与外部辐射效应,加快积累产业升级的潜能;另一标准是代表未来经济发展和竞争实力的行业,这些行业又恰恰是最具有外部经济效应和学习效应的,这些行业的投资者通常是拥有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的垄断者,其产品大多数运用新技术制造,引进这类投资将缩短我国与世界强国的技术差距。在吸引外资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要考核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鼓励和扶持内资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为国外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加工配套的情况,鼓励包括民营中小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积极参与跨国公司的加工贸易体系和全球采购体系。

4.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共同采取措施落实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针对市场过分集中少数国家市场,我们可以采取三方面的措施:政府应加大对开拓出口新市场的支持力度,可以从政策、资金、信息等各个方面来给予支持,分担企业开拓新市场的成本,鼓励企业进入新市场,从而使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落到实处;行业协会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引进外贸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程度,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服务,如在事前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商情信息,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避免企业看到某个市场行情不错,就蜂拥而至的现象;企业要通过多渠道主动了解出口市场的供求情况,避免盲目出口,造成恶性竞争,竞相压价,最终影响企业自身利益。

5.通过汇率政策、进口政策、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等措施缓解进出口失衡。

针对进出口失衡情况,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人民币汇率的缓慢升值对进出口失衡有一定缓解作用,而且有利于企业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通过积极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增加进口,减少贸易顺差,同时也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积极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可以降低我国外贸的出口依存度。

6贸易市场结构中的问题

我国贸易市场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口市场对部分国家的依赖过于集中。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对美国、欧盟市场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近40%,表明我国出口对主要市场的依赖较为严重。这一问题对我国外贸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如美国、欧盟对我国出口产品频繁发起反倾销诉讼,成为历来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与地区。由于其示范效应,全球其他国家(澳大利亚)、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印度、土耳其等)也纷纷对我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诉讼。此外,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使得出口业绩与美国、欧盟经济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依赖性,当美国、欧盟经济波动时,我国产品的出口就会随之发生较大波动。

7进出口失衡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进出口顺差越来越大,进出口失衡问题日益显现。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总额为1774.6亿美元(约占我国当年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0.1%,刚刚超越国际公认10%的“警戒线”),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顺差为831亿美元,而来、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顺差则高达1889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大额贸易顺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加,出口企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风险不断增大;人民币存在不断升值的压力;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等。

正是因为外贸领域这些结构问题的存在,致使我国虽已成为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因此,从贸易结构的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之路径、对策,将有助于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中国产业安全指南,http://www.acs.gov.cn/cms/www/news/2337864781310.cgp,2007-01-18

[2]http://www.sina.net2007年09月03日11:33产经网-中国企业报

[3]杨立强.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政策信号与未来发展[J].特区经济,2007,(12).

作者简介:

周树青,18516690237上海浦东莲中路318弄3号503室邮编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