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如何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邵晓红

四川省青神县学道街学校邵晓红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那么如何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结构,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活动的开设形式,才能真正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一、教学中尽量多开展数学游戏活动

数学游戏是数学活动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应当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游戏内容要丰富新颖,必须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知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设计教学活动,将数学概念和符号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中,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让他们在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效果。2、游戏的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的活动来实现。学生对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是他们的天性,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思维处于兴奋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和创新意识

课标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他们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首先,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学生自主参与。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和谐的学习情景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在实践活动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儿童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其思维就会有创新的思维火花闪动。教师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师应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认识各种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和名称时,我让学生通过摆各种三角形,再分组说一说每一种三角形的特点。再根据各自的特点给三角形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在摆和说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使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孩子们在学习中学得轻松愉快。

四、努力实现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生活化,让陌生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熟悉具体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比较容易地吸收、内化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心理压力。能使学生看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数学活动的教学实质上是积极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课外活动,参观工厂、机房,介绍数学在各行中的应用,尤其是数学应用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能够促进儿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进技能,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