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生活小儿脓疱疮反复难愈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集体生活小儿脓疱疮反复难愈的分析

李静娟

李静娟(江苏省常州市儿童福利院213004)

【中图分类号】R18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105-02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集体群居生活人群传染性疾病反复感染的原因指导今后工作中如何防治传染性疾病。方法所有病例均洗澡后用0.5%洗必泰醇溶液清洗创面后外搽复方炉甘石洗剂或2%莫匹罗星软膏,每日三次,5天为一疗程。结果用药治疗后,效果满意,但反复难愈,在彻底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并同时用药后才完全治愈。结论传染性疾病反复感染往往与消毒隔离不彻底有非常大的关系。

【关键词】脓疱疮难愈集体生活分析

脓疱疮又称接触传染性脓疱疮、脓痂疹,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的。特征为发生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具有接触传染性,蔓延迅速,可在儿童集体中流行。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以颜面、口周、鼻孔附近、四肢等暴露部位多见。初起为点状红斑、小丘疹或水疱,很快变为周围绕有红晕的脓疱,疱壁薄易破,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固后结成蜜黄色脓痂,愈后可见结疤及暂时性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瘢痕。常因搔抓使邻近脓疱向周围扩散或相互融合。可见特征性半月形积脓现象,散在或成群分布[1]。疮面含有大量的细菌,可经接触传染给他人,若不及时诊治,由于自身传染,可使皮损越来越多,重者甚至出现高热、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肺炎、败血症等而危及生命。某些外界环境如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较多和皮肤有浸渍现象时,都易使病菌侵入皮肤繁殖,为促发本病创造有利条件。患有痱子、虫咬皮炎、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时,皮肤的屏障作用可被破坏,从而易招致致病菌侵入而发生本病。体质差、搔抓等常为加重因素。婴幼儿发育尚未健全,免疫力低下,皮肤抗感染能力差,加之全身各部皮肤角质层薄嫩,更易感染,给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而群居小儿患病后的隔离消毒又是一大问题,往往造成防控难题。该病治疗以抗感染、止痒及干燥为原则,可外搽10%硫磺炉甘石洗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1/5000高锰酸钾液外洗[2]。

我院发生的16例婴儿脓疱疮,经0.5%洗必泰醇溶液清洗创面后外搽复方炉甘石洗剂或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后,效果满意,但又反复感染难愈,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全部为我院病例,男婴11例,女婴5例;年龄5—24个月;病程一般5天~47天,以两周最多。皮损表现为:头面部、口周、鼻孔附近初起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有炎性红晕的脓疱,易破成糜烂面,干后结成蜜黄色痂,散在分布。

2诊断

(1)流行于夏季,发生于婴幼儿,易传染。(2)病前先有痱子、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3)皮疹初为丘疹或水疱,迅速变为有炎性红晕的脓疱,疱壁薄易破成糜烂面,干后结成蜜黄色痂,散在分布。(4)经上级医院确诊。

3方法

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先用热水洗澡,然后采用0.5%洗必泰醇溶液清洗创面后外搽复方炉甘石洗剂或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每日3次。患儿用过的衣服、被褥、枕巾、席条、毛巾、床、玩具等,均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充分暴晒。

4结果

5天后皮损全部消失7例,对未愈者再次治疗,这9例患儿皮损消失,但群体中出现此起彼伏现象。如此反复达一月余。

5讨论

脓疱疮是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皮肤病。该病流行于夏秋季节,具有接触传染和自身传染性,蔓延迅速,多见于儿童及幼儿,可在儿童集体中流行。此病应以预防为主,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则可以避免,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天热时由于汗液容易污染皮肤,增加感染机会,因此夏季可以每天数次洗澡,水温忌过高或过低,以30-37度为宜;儿童内衣要勤洗勤换,保持皮肤干爽;洗澡时应注意观察小儿的皮肤,特别是皮肤皱褶处,以便早发现早处理。同时要勤洗手、勤修指甲[3]。痱子、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要避免搔抓,及时治疗,以免细菌感染。对体弱儿童及老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婴儿室、托儿所、幼儿园如发现患病儿童,应立即隔离,患儿用过的衣服、被褥、席条、枕巾、毛巾、床、玩具都应及时清洗煮沸消毒,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以防止接触传播[4]。健康者帮助患者搔抓、涂药、洗晒衣被后,应及时清洗双手,以防传染。治疗前应给予工作人员及其家属详细的口头和书面卫生教育,以强化医嘱的遵循性。治疗本病主要是局部外用杀菌药物,认真搽药,不能搔抓,以减少脓液渗出或扩散。如伴有发热要给予抗生素治疗。每次洗澡后用75%酒精消毒棉棒把脓疱擦破,再换用干净消毒棉棒擦净局部。处理脓疱时要注意污染的棉棒不要混用。适当忌口,勿食辛辣鱼虾,海鲜等腥、发物。

6分析

我院小儿患病后反复难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工作人员相对较少,不能做到每天数次给小儿洗澡,有些小儿易出汗、长痱子、溢奶,更易发生皮肤感染。(2)所有小儿均为残疾患儿,都存在免疫力差的因素,抗病能力弱,易感染疾病,患病后恢复慢。(3)治疗前未重点强调该病消毒隔离的重要性,工作人员思想上麻痹大意,怕消毒隔离麻烦,未能真正做到彻底隔离每个患儿及其用品。(4)工作人员被传染了不及时治疗反而隐瞒病情,以致新一轮的感染。(5)集体生活人群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不可能做到彻底分开,每个可能引起传染的环节都要考虑到,且要同时采取措施否则容易引起交叉感染。(6)患儿的生活用品因为太多和天气原因有时没能真正暴晒后再用。(7)最初症状不典型,未能及时确诊,以致未能及时隔离。(8)医护人员在消毒搽药时无菌观念不强,一根棉签反复用,甚至用几个人,引起交叉、反复感染。(9)在治疗过程中集体饮食仍不能避免鱼虾姜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在这些原因中最主要还是消毒隔离的不彻底引起病情迁延反复。

综上所述,集体生活人群患传染性疾病后彻底的消毒隔离尤为重要,配以积极的治疗才能显效。

参考文献

[1]万力生,刘琮.儿科首诊手册(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30-433.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69-71.

[3]薛晓琳,段姝伟.儿童常见病现用现查.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09:285-287.

[4]刘强,马耀辉,张晓光.皮肤性病速查手册.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