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

/ 1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

白小荣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医院五官科137400

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静脉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当静脉输注液体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时,也将会根据液体种类对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则引起局部皮肤肿痛,重则导致血管周围组织炎症以及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造成组织坏死。为减轻病人的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在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我院五官科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输液总人数为6499人次,输液外渗人数为532人次,占总输液量的8%,老人和小儿较多。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即使做了充分的预防工作,还是有可能发生输液外渗的现象。出现输液外渗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方法如下。

1、更换输液部位

在发现液体外渗现象的第一时间,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我们采取先折叠距头皮针针头2厘米处的输液管后将针头拔出,以防在关闭输液器开关的过程中将液体挤出过多引起局部肿胀,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2.热敷

早期且范围小的外渗可行局部热敷的方法,主要适用于血管收缩药物,禁用于高渗药物和化疗药物的外渗。其原理是通过局部升温,扩张血管,改变血液循环善,从而减轻水肿促进机体恢复,具体做法是,先将50度的热水装进水袋里一半的容量,排尽水袋内的空气备用。用温热的毛巾敷于患处,把水袋放在毛巾上,能保持半小时以上温度不变。或者用纱布蘸温热淡盐水湿热敷效果更佳。这种方法成本低廉,效果较好,值得提倡。

3.冷敷

对于红霉素和化疗药物的外渗一般采取冷敷的办法。通过降低温度可以降低局部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1〉,要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冻伤的发生。

4.局部封闭

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可用利多卡因100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生理盐水4毫升在包块底部选择三个点,针尖角度与皮肤成5度角进行进针,从而更好地阻止外渗药液与组织结合。其中,利多卡因有麻醉、止痛、轻微扩张血管的作用,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炎症因子的扩散,阻碍磷脂酶的活性,中继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5.马铃薯外敷

特别适用于老年人、经常输液的人、和化疗的患者。可采用具有化淤散结、理气止痛功效的马铃薯片敷于患处,既可以治疗外渗,还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病几率。把切好的直接贴在患处,范围约4cm×5cm大小,外用纱布包扎适当固定每2小时更换1次,始终保持马铃薯片湿润新鲜,直至输液完毕。

6、芦荟敷贴生叶法

取新鲜芦荟叶片一块,面积要略大于患处,将叶片两边小齿切除,再从上下表皮中间平行剖开,形成带有叶肉的两个薄片。将其平贴在出现液体外渗处,然后用纱布包好。芦荟具有清热解毒、散淤利水的功效,其中富有的多种化合物对于解决输液外渗问题都具有一定作用。

7.建立外渗处理记录

在发现了外渗现象并进行处理后,立即记录下外渗药物的名称、发现时间、注射部位、渗出范围大小、患者的局部观察、处理措施、主治医生等信息,方便日后的跟踪治疗和出现事故时的调查和追究。

8.心理指导

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基础,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做他们的朋友,告知其关于外渗处理的重要性,教给患者怎样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抛开思想压力,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陈莉莉两种方法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0.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