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李雪松

李雪松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一篇繁荣景象,使各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2016年财政部出台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2019年1月1日起全面落实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这次改革落地时间紧任务重,各级财政部门已开始着手布置开展,事业单位也开始作出合理计划推进实施。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快速进入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应运而生,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个领域的事业都趋于完善。在政府会计改革方面,也在不断地加快脚步。根据财政部统一要求2019年1月1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将全面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新准则实施中会出现很的问题,作为制度顶层设计者的财政部一定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感受和意见,更加重视会计管理工作,落实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要求,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财务会计具体工作的准确性。

1政府会计制度的意义

(1)统一规范,提高信息质量。新政府会计通过规范政府各单位与部门的会计行为,消除不同规范所产生的差异。这有助于打破局部利益界限,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使各部门单位都以政府整体视角处理业务,参与政府治理,在会计领域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国家治理模式。(2)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①通过规范收支行为,落实预算管理制度与要求;②通过核算资产的增量与存量,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管理绩效;③增强公共管理意识,落实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3)准确核算成本,科学评价绩效。按权责发生制核算单位应承担的运行费用与履职成本,进而评价单位对公共资源的耗费、成本边际等,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4)构建报表体系,提升财务透明度。新政府会计制度构建了满足现代财政制度需要的政府财务报告,全面反映单位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并按照规定进行审计和公开。

2政府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新制度要落地,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新会计制度实施需要具体的会计人员来进行业务处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目前存在非会计专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无会计证人员兼任会计岗、原有老会计对新准则把握不准等多种情况。虽然会计主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会计持证上岗,但是上述问题仍然存在。(二)固定资产折旧做法值得商榷,最新政府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按照要求2019年1月1日新制度实施,事业单位之前购买的固定资产进行补提折旧。政府出台此项要求出发点是好的,可以摸清资产家底,但实际上会造成资产大幅减少却实际上都在用,反而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真实情况。这种折旧方式会急剧降低拥有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利于反映资产真实情况。(三)平行记账不是平等记账,这种记账方式好处是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告,预算会计编制决算报告,各司其职,能满足更加多元的信息需求。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核算较以往复杂、对人员素质要求高,涉及到现金的业务需要做两个分录,会计管理成本提高。一直以来学术界都提到要把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结合,这种做法就是把已有的核算方法中便于提供信息的部分抽离出来。

3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建立更加完善的资产账务处理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不必考虑成本与利润,因此折旧也应该体现事实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为办公资产,资产的磨损程度低,大部分资产修复再使用成本低廉,因此在用资产有使用价值时或有可恢复价值时,完全不必计提折旧或是可以研究延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期限,不能简单以企业用成本调控利润的方式来计提折旧。

3.2强化责任,组织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与培训工作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规范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对资产进行清查,特别是用好资产管理软件,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做好往来款项、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资产管理。一是争取做到各时点都能计算出各单位生均、师均及各单位占地、占房、占固定资产、耗材消耗的报表,通过对比分析以发现浪费现象或管理漏洞,也能进一步指导下期预算。二是在资产采购预算编制前查看“家底”,防止资产浪费,使预算编制更具针对性。三是能对资产使用频率进行统计,把资产使用频率与绩效结合起来,就可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3有利于事业单位廉政建设杜绝腐败

事业单位一定要把决算报告还有资产负债表等等收入费用表提供出来,这是政府会计准则还有会计制度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反应出来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状况还有自己的流量等等数据。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仅仅提供决算报告,还要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在内的财务报告,全面反映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政府部门的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对象,不仅仅是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还有广大的民众。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尤其是对资金的使用公开,有利于了解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率,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由此保证了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减少腐败的发生。

3.4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单位应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前做好清查,全面梳理单位资产负债。很多事业单位在日常资产管理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例如,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应付账款、长期投资、待处理的盘亏盘盈固定资产等等,应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并及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真实反映单位资产负债情况,“摸清家底”,为施行新制度提供可靠依据。由于新制度下基建账并入大帐,应及时清理未办理决算手续的基建项目,按照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分类将基建会计科目正确合理的并入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

3.5建立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为主,预算会计为辅的记账形式

平行记账属于改革进行性中,并没到改革到位。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在企业核算中也有例可循,这就是现金流量表,它反映的就是企业现金收付的业务,预算会计实际上也是一个现金流量的一个反映,我们现在的双系统记账,完全就是难以摒弃已经成熟的预算会计模式,但预算会计模式又不能完全反映各方对报表数据的需求。解决方法应该是建立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为主,预算会计为辅的记账形式,用备查账簿形式体现预算会计要求。面对不同信息使用者的情况,再由会计人员进行分析加工,做出对应信息使用者的配对信息。

结语

首先要从自身管理角度出发,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应该是以在企业检验多年的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预算会计应作为一个补充,以备查账形式进行管理或是进行现金流量情况调整。毕竟政府会计主要考虑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利润、成本的核算也不是预算单位应该核算目标。因此新会计准则出台更应该谨慎,保持行政会计的延续性和一惯性,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的、易懂的信息作为会计改革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陆涵燕.《新会计制度下政府单位会计核算应用范例》[J].商业经济,2018.

[2]魏余江,郭继宏.《新政府会计制度体现十大亮点》[J].中国会计报,2018.

[3]张品竹.《关于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8.

[4]佟文霞.《浅析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