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临床观察李思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临床观察李思婷

李思婷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目的:评价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可行性,从而促进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n=20),结合治疗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配合卡托普利治疗,试验组10例患者辅助尿毒清颗粒治疗。比较2组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结果。结果:试验组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等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卡托普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在实验室指标方面效果显著,治疗预后效果佳。

关键词:常规治疗;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实验室指标

糖尿病一直呈临床多发趋势,疾病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并发症情况也相对明显,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典型并发症代表,病变累及患者肾小管等,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因。DN肾衰情况下,增加了患者的致残、致死风险。为了提高患者DN肾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合理用药控制和改善病情是关键。临床工作中发现,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DN肾衰价值高,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时间选自2018-2019年期间,总计20例。纳入标准:(1)检查确诊的DN肾衰患者;(2)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3)患者知情并配合参与。排除标准:(1)其他疾病导致的肾损害;(2)脏器原发性疾病。进行20例患者分组研究,采取随机法。对照组:男、女比例7:3;年龄43-76(57.7±5.6)岁;病程0.3-18(7.8±2.2)年。试验组:男、女比例5:5;年龄45-78(58.9±6.3)岁;病程0.6-16(7.6±2.5)年。2组DN肾衰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

给予DN肾衰患者基础治疗,包括低分子肝素抗凝、降糖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降脂治疗等。

对照组:以上基础上进行卡托普利治疗。卡托普利口服20mg/次,1次/d,联用4周。

试验组: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尿毒清颗粒治疗。尿毒清颗粒1袋/次,4次/d,连续用药4周。

1.3观察指标

记录DN肾衰患者治疗后效果、实验室指标(血肌酐、24h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值、尿素氮)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1]

显效——治疗后DN肾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基本消失,血肌酐等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

有效——治疗后DN肾衰患者症状、血肌酐等实验室指标改善。

无效——治疗前后DN肾衰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基本无变化。

1.5统计学数据分析

基于软件包SPSS19.0计算20例DN肾衰患者试验研究数据。DN肾衰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型指标、实验室指标改善等计量指标以n/%、(?x±s)的形式描述,差异检验采用(c2)和(t)。P值小于0.05,表示DN肾衰患者指标比较差异显著。

2结果

2.1组间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DN肾衰患者治疗后组间疗效见表1。2组DN肾衰患者组间疗效对比,c2=5.0505,P<0.05。

3讨论

DN肾衰患者致残、致死风险,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针对此类疾病患者除降血脂、降血糖等常规对症治疗外,配合卡托普利治疗可以在降低肾血管阻力的基础上增加肾血流量[2]。为了进一步提高DN肾衰患者治疗预后,开始尝试联合中医治疗手段。尿毒清颗粒是中药复方制剂,黄芪、苦参、丹参等中药成分有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的效果,用于DN肾衰治疗中可以保护内皮细胞、缓解血小板活化状况、保护肾功能[3]。陈晓波,张章研究指出,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改善患者生化指标、症状方面效果显著[4]。

试验结果和王春艳研究结果有一致性,探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52.63%,治疗后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

综上所述,尿毒清颗粒治疗DN肾衰预后整体效果更佳,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罗玉平,李荣.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6):80-81.

[2]王卫军,石娟.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09):1389-1391.

[3]郑卓.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05.

[4]陈晓波,张章.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06):73-75.

[5]王春艳.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