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职业暴露及防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助产士职业暴露及防护

张丽平

张丽平(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4412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3-0268-02

【摘要】为避免遭受职业伤害,助产士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护

【前言】

分娩室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随时都有可能与肝炎,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甚至是艾滋病患者接触,助产士在观察产程,接产的过程中极易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在对产妇进行会阴缝合等操作时极易发生针刺伤。因此,要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加强自我防护。

【方法】

1助产士受危害的因素

1.1工作量大,职业特殊,产妇的流动性大,化验结果有时也存在不可靠因素,特别是在急产或胎儿宫内窘迫时,因争分夺秒救治,一些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戴手套和穿隔离衣等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从而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对医务工作者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1.2产房消毒严格,消毒物品多,助产士每天多需要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灭菌剂:碘伏,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对人体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变态反应,哮喘和胎儿流产。

1.3产程是个动态过程,胎儿窘迫,急产,异常分娩等情况危急时有发生。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因此胎儿的安危备受关注。这种工作性质使助产士需要付出极大的责任心努力完成工作中的任务。工作上的压力,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加上频繁的轮班,都可能引起助产士的心理疲劳,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等疾病。

2防护措施

2.1加强助产士的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增强助产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医疗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提高防护意识。

2.2洗手是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后,脱手套后均应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洗手。注意彻底清洗干净,必要时对手进行浸泡处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操作中若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戴好防护眼罩。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2.3加强操作技术的练习。助产士缝合技术要熟练,注射操作的动作要稳重与准确。锐利物品摆放有序,相对固定。操作方法要规范正确。一旦发现锐器损伤,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用大量流动水冲洗,并作相关病原学检查。

2.4产房每日应开窗通气,并在每间产房分娩后进行紫外线消毒。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掌握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和使用。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前,应先了解消毒剂的性质和不良反应,进行消毒前戴口罩帽子手套,避免皮肤与消毒剂直接接触。

2.5减少和避免生理,心理疲劳。根据助产士的工作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工作之余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适当宣泄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工作非常重要。同时应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技巧,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力。

参考文献

[1]徐荣贵.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717-718.

[2]吕晓玲,夏秋江.ICU护士的职业损伤及管理.中华护理学杂志.200641(7)650.

[3]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68.

[4]冯从婷.产房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自身防护.实用全科医学20053(6)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