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醒脑静与纳美芬联合醒脑静在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与纳美芬联合醒脑静在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张晓杰1张琳1韩晓芳1通讯作者刘勇2

张晓杰1张琳1韩晓芳1通讯作者刘勇2

1.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陕西延安716000;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给予联合用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每组各40例.其中一组给予纳洛酮、醒脑静联合治疗,另一组给予纳美芬、醒脑静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症状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38例(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例(77.5%);患者药物起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使用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效果确切,具有治疗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时间短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纳洛酮;纳美芬;醒脑静【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65-02

意识障碍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比较多见,发生原因是脑缺血、脑水肿、二氧化碳潴留造成的大脑功能紊乱[1].患者发病后一方面影响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另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详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就诊的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8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24例(60.0%),女性16例(40.0%);年龄处于36—76岁阶段内,平均(55.8±2.4)岁.疾病类型:脑血栓14例、脑出血20例、其它6例;意识状态:意识模糊15例、浅度昏迷14例、深度昏迷11例.在试验组中,男性19例(47.5%),女性21例(52.5%);年龄处于38—74岁阶段内,平均(54.6±2.7)岁.疾病类型:脑血栓15例、脑出血18例、其它7例;意识状态:意识模糊16例、浅度昏迷12例、深度昏迷12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以比较(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患者经CT、MRI检查后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符合意识障碍指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精神错乱、抽搐、昏迷等.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疗法,药物选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由吉林敖东药业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66624,批次:2011-07-11.用药时间为早上,选用24mg和250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醒脑静注射液,由大理药业股份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53021638,批次:2010-09-20.用药时间为晚上,选用20ml和250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用药时间控制在3—7天.1.3.2试验组给予纳美芬联合醒脑静疗法,药物选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由北京四环制药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120123,批次:2012-12-31.用药时间为早上,首先选用0.2mg和20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推注,然后选用0.2mg和250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醒脑静用药方法和对照组相同.

1.4观察项目和指标(1)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意识清醒,思维反应正常;好转:患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意识障碍好转,昏迷转为嗜睡;无效:患者症状、体征依然存在或加重,意识障碍不见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2)比较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准确记录药物起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

1.5统计学方法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版本,文中治疗有效率作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症状改善时间作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38例,占总例数的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31例,占总例数的77.5%.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人数逐渐增加,和人们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患者突发意识障碍的比例也在持续提升.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拮抗药,能够对抗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机制如下:对交感肾上腺起到兴奋作用,提高儿茶酚胺物质的水平;保护细胞功能,激活脑干网状系统,解除对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减轻脑水肿,促使患者精神功能恢复[4-5].纳美芬是一种吗啡受体阻断剂,和纳洛酮作用机制类似,因其具有用药剂量低、药物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目前逐渐成为纳洛酮的替代产品[6].临床试验和实践均表明,纳美芬疗效优于纳洛酮.醒脑静的中药组方是麝香、郁金、冰片、栀子,其中麝香主打破血化淤功效;郁金可以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栀子能够泻火除烦、凉血解毒.

诸药合用,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的功效,在昏迷、中风、偏瘫、抽搐等疾病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7].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物具有类似拮抗阿片受体的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意识障碍,和纳洛酮或纳美芬联合应用,起到协同效果,可以提高治疗有效性[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0例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38例,占比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和张均等人的研究数据接近[9].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平均为24.6min,症状减轻时间为48.0min,症状消失时间为2.8h,和对照组的47.5min、72.4min、5.0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对于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使用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效果确切,具有治疗有效率高、症状改善时间短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付杰.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109-110.[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07(2):200-201.[3]谭国据,朱炯端,林涛,等.纳洛酮醒脑静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12,05(10):881-882.[4]张施工,张亮.盐酸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型肺性脑病的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4):41-42.[5]邱华雄.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观察[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2,33(4):166-168.[6]文永晟.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0(27):104-105.7]柳颖.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20(33):149-150.[8]吴孟海,司君增.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126例临床诊治分析[J].北方药学,2011,08(12):41+15.[9]张均,陈生.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20(1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