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分析

钟慧

钟慧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分金亭医院药剂科江苏泗洪223900)

【摘要】目的:探究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研究样本选自2015年1月—2018年5月入院的行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共70例,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总结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结果:70例研究样本中,没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共27例患者,所占比例为38.57%;使用抗菌药物的4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存在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时间错误以及药物剂量错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所占比例为32.86%。结论:医院对于抗菌药物的管理应加大力度,纠正药物选择不当、用药剂量以及给药时间错误的问题,以保证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124-02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创口的定义为创口未进入到炎症区,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认为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1]。但在实际的疾病治疗时,为了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常常采取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2]。一旦抗菌药物的种类或者剂量使用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则会导致机体对于抗菌药物出现耐药性,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或者引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3]。在本文中,笔者回顾性分析了70例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其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从而对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作出评价,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选自2015年1月—2018年5月入院的行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共7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37.33±4.19)岁。患者在手术前均未出现发热、免疫细胞数量升高等感染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创口感染的发生。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的70例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的病例,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并记录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包括药物的选择、给药时间、药物剂量、手术过程中是否存在追加用药情况,术后是否再次抗菌药物干预等情况。

1.3合理用药评价标准

卫生部在2009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文中对于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做出详细评价,在评价中认为,用药的合理性需要保证:(1)用药时患者需出现感染的适应症,未出现适应症用药则认为不合理;(2)药物需正确选择以保证用药合理性;(3)用药剂量需适当,过高或者过低均认为是用药不合理;(4)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用抗菌药物或者在患者手术前半小时-两小时内使用抗菌药物认为是合理用药,但术前两小时后或者在售后使用抗菌药物则认为是不合理用药;(5)当患者手术时间超过三小时或者患者的失血量达到1500ml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追加给药,若患者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未追加用药或追加一个剂量药物则认为用药不合理;(6)患者术后不使用抗菌药物或者在24小时内用药认为是合理用药,但用药时间大于24小时则认为是用药不合理。

2.结果

2.1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科室分布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70例患者中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共27例患者,所占比例为38.57%;再剩余使用抗菌药物的43例患者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共20例,所占比例为46.5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的23例患者中,阿莫西林与舒巴坦联用药物的7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为不合理用药,所占比例为21.74%。见表。

2.2抗菌药物使用剂量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43例患者中,使用头孢患者达到15例,其中共5例患者存在药物使用剂量不合理现象,所占比例为27.34%;正常头孢唑啉单次用药剂量应当控制在1~2克之间,但是本文中有4例患者用药剂量超过规定剂量;另外在使用头孢曲松的1例患者的用药剂量达到4g,严重超出正常用药剂量。

2.3药物给药时间以及药物作用时间

在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中笔者已将用药要求加以阐述,在本文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23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均属于手术中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后24小时后使用抗菌药物等不合理用药现象,所占比例为34.78%,另外有5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超过一周以上,同样也属于不合理用药,所占比例为21.74%。

3.讨论

医学上对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明确规定,对于Ⅰ类切口手术形成的创口在非必要时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若情况特殊需要使用,也应严格按照2015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用药要求执行[4]。颁布的发难中对于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用药条件加以明确规定:手术范围大,创口面积大,或者手术部位在机体中功能重要,例如头部或者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还包括异物植入手术等,这些手术一旦出现感染会严重威胁患者预后与生命健康[5]。但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其有效剂量不断的升高,极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出现,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影响机体中正常的有益菌群,导致其他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6]。

从本文中研究结果可以看出,70例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有43例患者存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所占比例为61.43%,这一结果反应出我院对于抗菌药物使用指正的把控不严谨问题,在日后工作中需纠正医生观念,加强无菌操作,杜绝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事件的发生[7]。43例使用了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23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其中药物选择不当是主要问题。本文中选取的病人样本为中进行甲状腺切除术、疝气修补术以及乳腺切除术的患者手术易发生感染的是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于该细菌的杀菌效果一代头孢与青霉素的效果要明显优于二代与三代头孢产品,但是本文中仍有9例患者选择头孢二代或者三代产品治疗因此及导致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出现。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预防性用药需保证手术过程中有效的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同时在细菌感染创口的4小时内用药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在本文中有8例患者均属于手术中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后24小时后使用抗菌药物等不合理用药现象,所占比例为34.78%,另外有5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超过一周以上,同样也属于不合理用药,所占比例为21.74%。由于药物的半衰期一定,不合理的给药时间会导致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影响预防结果;此外预防性用药的时长同常应控制在24小时内,时间过长会对细菌产生选择性,导致耐药菌产生,而后续若发生耐药菌感染则不易治疗。

综上所述,医院对于抗菌药物的管理应加大力度,及时纠正药物选择不当、用药剂量以及给药时间错误的问题,以保证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叶芳.“品管圈”在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2):1819-1821.

[2]赵倩.持续干预措施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9):85-87.

[3]苏雪芳,谭娥玉,张玉娥.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综合措施干预前后对比分析[J].海峡药学,2015,27(11):229-230.

[4]刘俊臣,熊伟,董志军,于红静.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7,14(4):755-757.

[5]敖曼,卢蕾,杨欣,吴运莉,马路.某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整治前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7,14(1):52-55.

[6]陈秋,张磊,秦得营,李丽丽,李艳艳,等.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效果分析[J].广东化工,2017,24(44):25-27.

[7]曾岳青.我院四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