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档案资料中的新词新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4

初探档案资料中的新词新语

刘文民

汶上县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500

摘要:文书档案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它记录了一个社会组织所从事的各类管理活动,如党群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业务管理等。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文字载体。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新的事物、新的概念层出不穷,必然推动语言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丰富。这也是文书档案带有时代印记的重要标志。汉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而词汇的丰富多彩则要归功于汉语丰富多彩的造词法,所谓“造词法就是创造新词的方法”。1.由比喻、借代、仿拟等来窥探汉语言的变化,准确把握带有时代色彩的语言、词汇及词义,对有效提高文书档案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比喻;借代;仿拟;其它造词法;开发利用

Apreliminaryfilesofthenewwordjargons

LiuWenMin

(MenShangXianpeople'shospitalofshandongjining,272500)

Abstract:Documentsisreflectedinpartyaffairsandadministrativemanagementactivitiessuchasfile.Itrecordsasocialorganizationsareengagedinallkindsofmanagementactivities,suchasbetweenthemanagement,financialmanagement,personnelmanagement,businessmanagement,etc.Isthesocialdevelopmentandchangesoftextvector.Alongwiththedevelopmentofthesociallife,newthings,newideasemergeinendlessly,inevitablypromotelanguageconstantlychanging,constantlyenrich.Thisisalsoanimportantsymbolofdocumentswithatimestamp.ChineseisoneofthemostimportantperformanceintheChinesevocabularyisrichandcolorful,colorfulandvocabularycanbeattributedto"richandcolorfulChineseword,theso-called"wordistocreatenewmethod".1.Bymetaphor,metonymy,parody,etctoseethechangeoftheChineselanguage,accurategraspofacoloreralanguage,vocabularyandmeaning,toeffectivelyimprove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archiveshasacertain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Metaphor;Metonymy;Parody;Otherformation;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

档案文件中的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正在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建设,同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情况

任何一门科学的兴起和发展都是直接间接跟社会的需求分不开的,社会的需求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就是科学的应用价值,语言学也不例外。①

一、比喻造词法

比喻造词法,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是这样给比喻下的定义:“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2.即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组织语素创造新词。通过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词语形象生动,容易被人们接受。如“电脑”一词,就是根据它与人的头脑智能相似的特点,把它比喻为用电的头脑。和以前根据功能出发而命名的“电子计算机”或“人工智能”相比,“电脑”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和形象性,更能被人们接受。又如“网虫”比喻那些沉迷于网络的人,“法网”比喻法律的像一张网,“蜂拥”比喻人们像蜜蜂一样拥上来。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一)、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如:

龙头企业拳头产品窗口行业星火计划胡子工程尾巴工程等。

这类新词的喻体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取譬的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其突出之处是使得语言表达简洁明快。如:

草根工业:喻指植根于乡村土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

龙头企业:像龙头一样能带动全局和其他企业前进或发展的企业。

尾巴工程:指某一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但尚有某些收尾项目未曾完成,好像拖了个尾巴。

(二)、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如:

绿灯窗口龙头新星拳头黄牌气候余热婆婆短平快

在这类词语中,由一些本来是普通语词,如“婆婆”、“窗口”、“拳头”;有的本来是专业、行业用语,如“绿灯”、“黄牌”,作为新词语,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比喻义,使用范围扩大了。而且有的新词语还可以作为构词成分,组成相关的新词语。

(三)、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其中心词有双音节的,也有单音节的。我们以单音节为例看一下,如:

~坛:体坛歌坛影坛泳坛足坛网坛

~星:歌星明星笑星舞星泳星新星

~霸:电霸水霸车霸鱼霸油霸波霸声霸

~~热:武侠热英语热中国热琼瑶热追星热足球热旅游热

~~族:上班族追星族红唇族推销族打工族工薪族

~~风:吃喝风麻将风浮夸风宴请风

这一类单音节词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使用范围比较广,但它们能不能被认为是后缀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如:

大锅饭:喻指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一刀切;喻指那种不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简单化的工作方法。

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谈,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很少用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语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这类词语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俗语、惯用语,如:“踢皮球”、“剃光头”之类,它们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很难说明这种比喻究竟是以那个本体为对象的。

二、借代造词法

借代,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说:“所说事物纵与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3.因为借体和代体的关系复杂,所以词义的借代引申也比较复杂,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筵席”借为“酒宴”的代称;“裙钗”代称“妇女”;“须眉”代称“男子”;“唇舌”代指言辞;“白衣天使”代称医疗护理人员。

用借代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专称代指通称。如:伯乐,原为韩愈《马说》中的人名,擅长相马的人后来代指擅长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人。硅谷:源自美国,电子工业基地,现代指电子工业基地。

(二)、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如:

红包:代指家长给晚辈子孙的赏钱或厂矿、企事业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奖金。

菜篮子: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蔬菜供应。

“菜篮子”:是城镇居民采购蔬菜、食品时携带的工具;“红包”:使用红纸包着钱币,象征喜庆、吉祥,以示奖励。

(三)、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如:

橄榄绿:代指这种颜色的警察制服。

大团结:指拾元面值的人民币,因上面印着民族大团结的图案而得名。

国脚:专指具有高超球艺的国家级的足球队员。

(四)、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如:

画圆圈:代指圈阅文件。一些领导同志在阅读或批示文件时,常画圆圈表示已经过目。

爬格子:因写文章要用带格子的稿纸,所以拿“爬格子”来形容勤奋艰苦写写作。

挂鞋:代指足球队员退出绿茵场,不再参加比赛。

“画圆圈、爬格子”,“挂鞋”都是动宾结构。前者口语色彩浓,后者书面语色彩浓。此外,它们之间的感情色彩也有区别。“画圆圈、爬格子”含有戏谑的意味,“挂鞋”则显得庄重。

(五)、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如:

铁榔头:因郎平扣球凶猛有力,而“郎”与“榔”同音,人们就以“铁榔头”代指朗平。

聂旋风:我国围棋手聂卫平在中日围棋赛中,连连获胜,象一股旋风,令对方无法招架,于是“聂旋风”就成了聂卫平的代称。

(六)、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如:“条子现象”指领导干部随意批条子办事的不良社会现象。“明星效应”指文艺、体育等领域里的明星由于受人崇拜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的社会现象。这类词语从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从结构上说,为定中结构;它不同于一般修辞上借代里所说的“专名代泛称”,从整个短语看,可以认为是部分借代。

三、仿拟造词法

利用仿拟的修辞手段创造新词的方法就叫仿拟造词法。黄伯荣、廖序东在他们的《现代汉语》里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4.如:“新闻”——“旧闻”、“面的”——“板儿的”、“货的”、“摩的”。

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语,实际包含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格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这类新词语有些会超越原语言环境,被更多的人认可并使用,逐步获得一般词语的性质;有些只是偶尔出现或偶尔重复出现,很快被遗忘和淘汰。另一种情况则是依据汉语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仿拟手法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可视为用仿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利用仿拟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有着一般新生词语的性质,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仿拟型新词语的情况。

(一)、格式仿。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的构成在形式上呈明显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也即一类词语构成的格式,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要素,能产生一系列同格式的词语。“格式仿”就是通过仿拟词汇系统中这类典型格式而构成新词语的方法。依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1、仿前式。即仿造词仿拟原型词的结构,更换原型词的前一个词素,后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词造词法中占多数,下列两组例子都属于仿前式。

面的→轿的酒吧→网吧

→货的→陶吧

→残的→奶吧

→摩的

2、仿后式。与仿前式相反,这是一种仿拟原型词结构,并替换原型词的后一个词素,前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拟造词法中用的比较少。例如:

国手→国脚的哥→的姐廉政→廉业陪读→陪教

3、格式仿产生的新词语四音节的也较多,所仿格式有些是词汇系统中具有的,有些则是近年新造,经反复使用获得习用性特征的新格式。格式仿构成的四音节的新词语大多是在一个固定格式中嵌入新语素,如:由“大×大×”仿拟出“大红大绿”、“大红大紫”、“大操大办”、“大包大揽”等;由“小×小×”格式仿拟出“小打小闹”、“小夫小妻”、“小修小补”等。这些新仿拟的词语,均在原格式中嵌入一定的语素,词型格式化特征突出。格式仿利用已有的格式,形势特征明显,改换语素灵活便利,是一种常用的仿拟构词的手段。

4、还有一种仿拟则是依据一定的句法形式,即所仿格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模式。它们大多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使用时间长、出现频率高、生成能力强的句法模式。因而往往带有一定的文言句式的色彩。如:“以NVN”,介词“以”在这种句法模式中表示“凭借、依据”,是一种文言格式。根据这种格式仿拟的“以权谋私”、“以党代政”、“以工挤农”等新词语,概括性强,具有明显的文言特征。

(二)、语义仿。语义仿即利用词语间语义上存在的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来仿拟构词。

1、类义相仿。利用类义关系仿拟的新词语,如由“奖学金”仿拟出“奖教金”,由“空姐”仿拟出“海姐”,由“廉政”仿拟出“廉业”等。这些仿拟词与原型词都是同类事物,同属一个范畴,利用同类事物的相关性,类推联想,仿拟出新词。

2、对义相仿。对义仿拟则是由记录某一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仿拟出另一与之相对应的新词语。如,以性别为对应关系由“公关小姐”仿拟出“公关先生”,由“家庭妇女”仿拟出“家庭妇男”,“空姐”仿拟出“空哥”,“的哥”仿拟出“的姐”。

某些相对应的概念,也会产生对义仿拟构词。如,由“民办”仿拟出“官办”,由“民风”仿拟出“官风”等等,“民”与“官”便是建立在相对应的概念基础上的仿拟。

3、反义相仿。这种仿拟词与原型词意义相反,这是由于仿拟词语中替换的词素与原型词中对应的词素意义相反造成的。这种仿拟是语义仿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仿拟型的新词语,都是通过反义仿拟构成的。如,以“大”与“小”相仿拟的“大我”与“小我”、“大气候”与“小气候”;以“冷”与“热”相仿拟构成的“冷销”与“热销”、“冷板凳”与“热板凳”等;以“优”与“劣”相仿拟的“优生”与“劣生”等等。此外,象“上”与“下”,“公”与“私”,“正”与“负”,“快”与“慢”,“强”与“弱”等反义语素的变动,都是仿拟构词的重要手段。

(三)、依据是否只用仿拟手段来划分,可以分为单纯式和兼用式。单纯式是指仅仅利用仿拟这一修辞方式造词的方法。根据兼用的修辞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仿拟兼谐音。如“气管炎”→“妻管严”,“哑巴亏”→“喇叭亏”

2、仿拟兼简缩。例如:博导(博士生导师)→硕导(硕士生导师)。这里人们兼用了仿拟和简缩两种造词法。

3、仿拟兼夸张。例如“豪华本”→“火箭本”(称出版速度快,质量低劣的书册)。仿拟词语“火箭本”显然也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语言中大量存在的空符号以及人们的求异心理和类推的逻辑思维是仿词造词法存在并得以广泛运用的基础。事实上,当今,仿词已成了词汇系统生成新词、满足社会语用需要的重要的依赖力量了。

四、其它修辞造词法

对比造词法。两语素意义相反或相对,鲜明突出。如横竖、曲直、高低、宽窄、始终、反正、出入。

反问造词法。语素含反问语气,咄咄逼人。如何尝、何必、何不、何苦、何啻、何妙、岂但、岂非、难道、而况。

用典造词法。出自典故,引人思源。如杜撰、腹稿、负荆、知音、碧血、观止、赋闲、捉刀、割席、染指。

五.结语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和新思想也是不断地涌现,因此,给新出现的事物或思想命名并创造出适合新时代的新词语则是社会语词系统的基本任务和总趋势。同时也是档案工作者加以努力研究的任务之一,只有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时代的变化和词汇的丰富发展,才能充分挖掘档案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

注释:

①胡明扬《语言学概论》[M]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31页

参考文献:

[1]葛奉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三版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三版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二版

作者简介:刘文民男1963年10月生人,大学学历,现任汶上县人民医院档案室主任、副研究馆员。近年来曾在国家级、省部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