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采用超声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采用超声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吕凌燕

吕凌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超声科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影像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接诊的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皆经血管造影确诊,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并采取超声影像进行诊断,总结临床结果。结果:超声影像检查显示病变段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现出弥漫性增厚,且管腔狭窄、回声较低;超声影像诊断总动脉狭窄或闭塞、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确诊符合率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经超声影像诊断可见管腔狭窄、回声较低等,而且确诊率与血管造影并无差异,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血管造影;超声影像;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9-0275-01

多发性大动脉炎在青少年中好发,而且女性多于男性,其具体病因至今无定论。本病指的是因主动脉及其分支非化脓性与多发性炎症反应,引发患者动脉狭窄或闭塞[1]。从近几年相关文献报告来看,本病可经血管造影确诊,若能早期确诊则对治疗与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探讨超声影像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价值,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3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全部经血管造影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头晕、上肢无力等,部分伴有不同程度血压降低、脉搏搏动减弱、发热及“无脉症”等。其中男患10例、女患20例;最小者15岁,最大者41岁,均值25.9±3.4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皆采取超声影像诊断,采取的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HDI-5000型),其中浅表动脉采用宽频线阵探头,频率设定为5-12MHz,速率为24.2cm/s;腹部动脉则采取宽频凸阵探头,频率设定为3-5MHz,速率为34.2cm/s。利用二维超声对病变段动脉管壁结构、累及范围、回声等进行观察,同时测量内膜-中膜厚度,以及动脉狭窄程度,彩超则对狭窄段管腔中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并测量血流速度。

1.3动脉狭窄或闭塞评价标准

根据管腔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分为轻、中、重度及闭塞4种,其中轻度为管腔狭窄<50%,中度为管腔狭窄51-79%,重度为管腔狭窄80-99%,闭塞则为管腔狭窄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病变段二维超声诊断结果

超声影像检查显示病变段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现出弥漫性增厚,且管腔狭窄、回声较低。其中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流速度分别为3.62±1.65mm、280.14±120.69cm/s,锁骨下动脉则依次为3.42±1.26mm、220.62±160.84cm/s,腹主动脉则为3.36±1.25mm、260.41±120.47cm/s。

2.2超声影像诊断结果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

超声影像诊断总动脉狭窄或闭塞、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确诊符合率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腹主动脉与肾动脉累及根数较少,为此不予以统计分析。其中总动脉超声影像诊断轻度、中度、重度及闭塞累及根数依次为10、20、10、4,锁骨下动脉诊断结果则依次为6、14、14、6;而血管造影诊断总动脉结果依次为10、18、12、4,诊断锁骨下动脉结果为6、16、12、8。最终结果显示超声影像诊断总动脉狭窄或闭塞符合率为95.45%(42/44),而锁骨下动脉符合率则为90.00%(36/40)。

3讨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属于临床比较棘手的疾病,临床诊断难度较大,极易与动脉硬化引发的动脉疾病相混淆。从临床研究报告来看,本病好发于青年,而且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而动脉硬化引发的动脉疾病则好发于老年人,并且男性与女性患者持平。两种疾病均能采取超声影像诊断,前者可见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厚,且累及范围广、回声较低,多条动脉同时受累,甚至引发管腔狭窄与闭塞,严重情况下引发管腔扩张与动脉瘤形成等;后者内膜-中层厚度多为局限性增厚,并合并强回声斑块,管腔不规则或局限性狭窄[2]。基于此,近几年研究认为采取超声影像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可取得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均经血管造影确诊,同时入院后实施超声影像诊断,从超声诊断结果来看,颈总动脉、腹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流速度均较低,从而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现象。同时,对这两种动脉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以及闭塞率诊断来看,相较于血管造影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采取二维超声诊断可在长轴切面图上进行动脉直径、最狭窄处残留管腔管径等进行测量,并计算狭窄程度;而彩超则可进一步显示狭窄处的血流情况,结合二者进行诊断,可明显提高确诊率[3]。尽管采取超声影像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确诊率较高,但具体的诊断中应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对二维图像进行仔细探查,尽量寻求最佳的清晰图像,而少数位置多深的锁骨下动脉可更换凸阵探头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声束-血流夹角;为了提高动脉狭窄及其狭窄处的血流诊断,就应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此外,颈动脉狭窄时,可实施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比值进行判断,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误差[4]。

综上所述,多发性大动脉炎经超声影像诊断可见管腔狭窄、回声较低等,而且确诊率与血管造影并无差异,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春华,李凤华,杜晶等.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9):1051-1054.

[2]王亚红,李建初,刘赫等.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的超声表现及活动性评估[J].协和医学杂志,2014,5(1):81-87.

[3]张洪英.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271,273.

[4]刘伟伟,王岳恒,都虹等.超声心动图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