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混悬液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布洛芬混悬液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周艳华

湖南省溆浦县双井镇中心卫生院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患者发热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到2017年12月治疗的发热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金莲清热颗粒,观察组患儿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3.14±1.01)h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5.16±1.31)h(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9.1%(P<0.05)。结论:小儿发热患者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能有效缩短患儿发热时间,缓解患儿发热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广泛应用。

【关键词】布洛芬;小儿患者;发热;临床效果

小儿发热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症状,儿童患者正常体表温度为36-37度,当腋下温度超过37.4可确诊为发热病症【1】。小儿患者因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发热如不及时治疗会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直接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发育。在患儿出现发热情况后应尽快查明患者病因,对症治疗减轻患者临床影响【2】。本次研究分析发热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到2017年12月治疗的发热患儿110例,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对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55例,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在1-9岁间,平均年龄6.2岁,体温38.8-40.0度,平均体温39.6度,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在1-8岁,平均年龄6.1岁,体温38.6-39.9度,平均体温39.2度。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温等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发热诊断标准,经过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体温检查能够确诊为发热病症,基础疾病情况:呼吸道感染患儿45例、支气管炎患儿26例、肺炎患儿29例、其他病程患儿10例。排除存在药物过敏史患儿及过敏体质患儿,排除患有先天性疾病患儿,存在严重重要器官病变患儿。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先进行体温监测,观察组患儿给予布洛芬混悬液(生产厂家: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544)治疗,每次口服8mg/KG.次,根据患儿体重调整相应剂量;对照组患儿给予金莲清热颗粒(生产厂家:宁夏启元国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40068)治疗,每次口服2.5g/次,每天服药3次,不满1岁的儿童每次2.5g,1岁以上患儿每次5g。在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降温方式和降温药物治疗。

1.4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3】。疗效评价根据患儿治疗后体温下降情况进行判定,显效标准:患儿在治疗后体温明显下降,下降体温幅度超过1度,有效标准:患儿在治疗后体温下降范围在0.5-1度之间,无效标准:患儿体温在用药后体温下降范围低于0.5度。

1.5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P<0.05则两组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3.14±1.01)h,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5.16±1.31)h,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3.6%,其中呕吐1例、出汗较多1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率为9.1%,其中皮疹3例、上腹部疼痛1例、出汗较多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患儿中55例,显效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患儿中55例,显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小儿发热为儿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症,患儿体温不及时控制容易导致发生高热惊厥,直接威胁患儿身心健康。小儿患者因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发热如不及时治疗会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直接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发育【4】。相关研究认为,发热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患儿免息细胞受到刺激产生相关的内源性致热源,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环氧化酶的激活过程,使下丘脑产生前列腺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发生反应,直接影响体温下调水平。长时间的体温升高会导致心输出量及耗氧量增加,增加患儿的心肺负担。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儿采用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并且不良反应少,退热时间短【5】。布洛芬为非甾体环氧化酶抑制剂,能够起到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临床上能够抑制合成前列腺素,抑制肿瘤坏死因子释放,调节白三烯水平,降低患者机体代谢速率。布洛芬在抑制下丘脑分泌前列腺素生成中,可有效刺激机体内源性冷源,如黑细胞刺激素、血管加压素等。小儿发热患者应用布洛芬退热,有效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机体散热过程,起到降低体温的目的,从而不影响正常产热过程。相关研究显示,在口服布洛芬后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并且与原发疾病无关。对于出现出汗较多不良反应患儿可给予补充电解质和水平,减少患者因出汗过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情况。本次结果证实,使用布洛芬溶液治疗小儿发热,能够快速改善患者体温,缓解患儿痛苦,减少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有效避免因肌肉注射出现的医源性感染情况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综上所述,小儿发热患者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能有效缩短患儿发热时间,缓解患儿发热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应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魏德国,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9):1981-1982.

[2]叶红霞,布洛芬混悬液与退热贴治疗小儿发热临床对比观察[J],吉林医学,2013,17(4):86-87.

[3]杨光辉,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2(1):48-49.

[4]徐华侨,儿科发热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1-42.

[5]杨志,魏德国,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13):198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