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有创操作术后青霉素预防感染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兔有创操作术后青霉素预防感染的疗效分析

赵佳林孙灏孔庆柱闫石通讯作者

赵佳林孙灏孔庆柱闫石通讯作者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探究有创操作术后青霉素对兔感染预防的剂量及相应疗效。方法:将9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三组,制作外兔股骨骨折外固定模型。术后给予A组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应用3天,同时每日换药1次;给予B组8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应用3天;给予C组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应用3天。术后3周对3组实验动物手术切口局部行分层穿刺后行细菌培养。结果:A、B、C三组分别有1、2、12只菌培养可见有菌落生长。经过统计学分析A、B两组抗感染效果明显优于C组。同时A、B、C三组分别有0、8、1只死亡,经过统计学分析B组致死率明显高于A、C两组。结论:相较于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80万U青霉素1次/日肌注或40万U青霉素1次/日肌注加换药处理更能有效地预防兔骨折模型制备过程中感染的发生,但80万U青霉素1次/日肌注致死率高于40万U1次/日,综合考虑,40万U青霉素1次/日加换药是预防兔有创操作术后感染的最好办法。

关键词:模型,动物;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骨折;青霉素

近年来,骨科专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而临床技术的相应发展需要大量的临床实验来进行前期的研究。骨科方面的临床实验操作均为有创操作,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有创操作术后感染的预防问题。新西兰大白兔是临床研究中最常用的几种实验动物之一。文献报道[1-2],目前对实验动物进行的有创操作术后一般应用青霉素作为主要抗生素。但目前仍没有具体的关于术后预防实验动物感染的具体青霉素剂量及是否需要其他无菌操作配合预防感染的报道,文献中的青霉素应用均为经验用药。而青霉素存在较为明显的致敏甚至致死的副作用,因此,若为有效预防感染而加大青霉素剂量则可能导致实验动物死亡。本实验旨在探索在以兔为实验动物的有创操作实验中,术后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并且避免实验动物致死的青霉素的剂量以及是否需要相应的无菌操作配合来降低感染率。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选取96只新西兰大白兔,月龄4-6月(平均5.1月),体重1.5-2.5kg(平均2.0kg),于相同的清洁级环境中饲养,大白兔术前及术后可自由活动。

1.2方法参考肖德明【3】、闻一新【4】等学者的方法制作兔有创操作手术模型。以兔右侧股骨为有创操作部位,术前1天禁食水,术区备皮。术前1小时给予每只实验动物40万单位青霉素肌注预防感染,同时术前1小时给予实验动物行耳缘静脉麻醉,以1.0ml/kg剂量由兔右侧耳缘静脉缓慢注入3%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将大白兔固定于兔台上,取右侧卧位,保持兔呼吸通畅。术区用0.5%碘伏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单。取兔右侧大腿外侧中部纵形切口约5cm,分离软组织,于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的肌间隔分离,显露股骨干。然后安装外固定架。分别于大白兔右股骨转子下及股骨髁上留置两枚1.5mm外固定架螺钉,保证四枚螺钉在同一平面内平行,安装外固定架,确保外固定架固定牢固。用线锯在股骨中段截断股骨皮质及骨膜,该过程中为避免股骨离断部位周围血运及软组织因截骨产热而受损,需用大量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止血,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及5%碘伏消毒液反复冲洗手术伤口后缝合,包扎伤口。

1.3术后处理96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A组、B组、C组。术后给予青霉素抗感染,应用3天。A组大白兔给予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同时日一次换药处理;B组术后给予8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C组术后给予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

1.4指标观察术后3周对3组实验动物手术切口局部行分层穿刺后行细菌培养。

2.结果

2.1大体观察术后所有大白兔手术部位均可见少量渗出,术后7天手术切口基本愈合。术后3周,A、B、C三组分别有0、1、5只大白兔可见脓液渗出;同时三组分别有0、8、1只大白兔死亡。感染率统计学分析排除死亡白兔。

2.2菌培养:3组兔行穿刺组织的细菌培养,A、B、C三组培养可见菌落生长的大白兔数量分别为1、2、12,行革兰氏染色和血浆凝固酶实验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组感染率分别为3.13%、8.33%、38.71%。

3.统计学分析

所有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A、B、C三组的计数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两组实验动物致死率经χ2检验,Pearsonχ2=6.335,P=0.026,可见,P<0.05,B组与C组致死率有统计学差异。

4.结论

相较于40万U青霉素肌注1次/天,日2次肌注或日1次肌注加换药处理更能有效地预防兔骨折模型制备过程中感染的发生。但80万U肌注组的致死率要高于40万U肌注组。

5.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实验动物的有创操作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有创操作的应用率越来越高。因此术后感染的发生则同样不可避免。该实验使用外固定架制造骨折模型,创伤较一般的有创操作要大,对软组织的损伤更重,同时外固定架安装后会在皮肤留有针道,这些因素都导致该模型较一般的实验动物有创操作术后更易于感染。【5】本文旨在探讨青霉素剂量及无菌操作对术后预防感染疗效的影响,结论证明B组及C组的方法更能有效地预防该种造模术后的感染,因此对于此种较其他模型更易感染的模型都可控制的话,理论上,B组及C组的方法均可较好的控制实验动物有创操作的术后感染率。

对于实验动物的抗生素应用,一般主要是用于慢性骨髓炎的模型治疗或者有创操作术后的预防感染,对于骨髓炎的治疗则根据化验结果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抗生素,而实验动物有创操作术后的抗生素一般选用青霉素【6】。但对于青霉素的应用,具体的剂量及使用方法都是经验应用,均无具体的文献支持。本实验则通过对不同操作及不同剂量的青霉素使用进行分组,对最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证明,40万U青霉素日二次肌注或40万U青霉素日一次肌注加每日换药处理可有效地预防术后的感染。但日二次肌注组有1只大白兔死亡,死亡结果不明。但考虑青霉素可致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7】同时麻醉及有创操作对实验动物本身就是极大的创伤易致动物死亡,所以应避免更多威胁到实验动物的因素。因此,40万U青霉素日一次肌注加每日换药可能更好的达到保护实验动物及预防感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萍.兔常用的药物及其给药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0,4:201.

2.宋绍军,徐大波,曹烈虎,等.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0):902-904.

3.林博文,徐忠世.实验性骨不连模型的制作[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5):331-332.

4.闻一新,周田华,徐永清,等.兔胫骨金黄色葡萄球菌慢性骨髓炎模型的制备[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1):1001-1003.

5.刘树玲,丁丽,邢昆.兔组织笼无菌感染模型的制备[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38(1):23-25.

6.樊晓海,刘兴炎,甄平.用青霉素动脉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0-33.

7.汤晓晨,俞峰,姜宏,等.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复制与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5):458-460.

课题名称:2014年度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项目编号20142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