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的作用

朱文云

金寨县水利局安徽金寨237300

摘要:结合实际,分析了水土保持对生态修复建设作用要点进行研究,首先阐述水土保持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其次在总结目前水土保持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给出水土保持的对策措施,希望研究后,可以给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作用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镇化速度逐渐提升,但是经济模式却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致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没有考虑到环境方面的影响,导致了比较严重的水资源污染的问题,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深入分析水土保持对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1水土保持对生态建设的作用

1.1调节水文循环

水土保持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比如应用微地形、扩大绿化面积等方式来改善地表径流的方式,根据需要来合理的增大土壤的渗透率,从而可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水土保持还能够有效的消除汛期洪水的影响,具备非常强的抗洪效果;枯水期可以进行蓄水,给径流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供应,可以给人类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1.2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工程能够更好的保护当地的山区、丘陵等地形地貌,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林草拦截以及水源蓄养的方式来更好的修复水资源存储地带,可以避免地表径流给地表泥沙所产生的冲刷影响,可以更好的避免泥沙严重冲刷河道而导致水土流失。

1.3疏通河道,延长水利寿命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裸露出来的面积,林草的拦截可以更好的避免表面水土严重流失,有效的预防地表径流对于土壤所产生的严重冲击影响。水库、河道内的泥沙减少之后,水库库容量会相应的增大,导致了水利基础设施的防洪抗灾能力得到提升,大大延长水利设施寿命。

1.4水土保持有利于改善水体的质量

全面的种植地表植被可以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植物不仅能够全面的吸收二氧化碳,还能够保持土壤,避免土壤内的物质进入到河道中,有效保护水体环境。

2目前水土保持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生态修复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少法律和技术支撑

当前我国所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保法》等法律条款中并没有明确表示当前城市如何进行水土保持,造成水土保持工作缺乏法律作为支持,导致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难以顺利进行。此外,水土保持行业内部缺乏相应的标准与规范作为支持,各项关键性参数也不明确,当前的很多水土保持技术都是以山区为出发点来进行的。但是山区中的地形条件等与城市存在明显的区别,不能完全的按照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套用。比如,城市小区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应该按照相应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而没有法律与标准的支持会导致水土保持领域发展受到限制,很多工作都无法顺利的开展下去。

2.2水土保持技术设备陈旧

水土保持是一项生态保护性的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应该积极的创新水土保持技术,但是当前对于该方面的资金投入量较少,很多先进的设备都没有应用到实践中,无法保证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与数据的准确性,尤其是弃土石、渣等没有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了弃渣防治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使得项目成本会相应增加。此外,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较差、技术标准低等都会导致工程建设中预算环节没有充分的重视,导致了水土保持资金严重匮乏,或者只是将资金投入到主体项目中,所以使得工程的质量比较差,难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2.3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落后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水土保持建设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监测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专业技术人员比较匮乏,造成了水土保持监测难以顺利进行,极易出现水土保持工程的程序难以达标,进而使得工程质量非常差。此外,监测单位对于技术宣传也比较差,没有落实各项先进的管理制度,社会对于水土保持工程的认识度也比较差,工程的施工控制极为不严格,最终造成了工期延误、设备严重损坏,影响水土保持工程质量。

2.4资金短缺

相比较来看,城市水土保持需要的资金量会更大,对于设备的要求也会更高。比如,在进行绿化种植的过程中,树种的选择也有着不同的标准,山区坡面治理应该考虑到植物的成活率,所以在种植前应该选择本地树种,并且需要选择一些树龄比较小的植物。城市种植则与之明显不同,城市则更加重视的是绿化效果,苗木的选择要遵循奇异性、观赏性等特点,为了能够快速的展示出城市的绿化效果,多数都会选择树龄较大的苗木。经过对比城市、山区的水土保持实际情况,城市中的投资会更高,人们对于效果的重视度也会比较高。

3水土保持的对策分析

3.1加强制度建设

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其调查应该以法律条款为基础,水利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准确的掌握水土流失状态,在保证群众具备知情权、监督权等基础上,积极的开展各项调查工作,调查内容主要是对于该区域内的水土流失面积、危害、形势、分布状态等等。水利管理单位应该考虑到当地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条款。对于现行的一些制度来说,执法人员应该积极落实各项法律政策,严格按照法律条款执行,同时需要不断的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市县两级水利主管部门所下发管理办法为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水土保持实施措施,从而可以保证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规划与监测管理制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合理的布置监测站点,并且将其作为财政预算来提供必要资金支持。

3.2明确水土保持管理的法律基础

法律条款和制度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发挥出法律的强制管理作用。对于工程中不能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的情况要予以严惩,从而使得水土保持工作更加顺利进行。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相应法律中,需要合理的设置相应管理条款,明确规定需要负责的管理机构,明确各个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改善生态环境。

3.3加强能力培养

水土保持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针对于党员干部来进行,要让主管领导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必须要统一领导认识,明确高治理的思想,积极落实各项水土保持基本工作,不断的促进治理机制的顺利实施;水土保持工作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重点,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禁止出现人为的水土流失问题。积极的促进河流清洁处理,全面的开展城乡生态水环境的建设。此外,还应该进行必要的水土流失补偿费用支付,加强资金管控,全面提升生态效益。

3.4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政府在日常管理中需要不断的增加水土保持资金的投入,同时还可以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来引入民间资金,可以丰富水土保持资金。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进行整合,合理的利用资金,最终可以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对于水土环境严重破坏的情况,要予以严厉的惩处,以消除这些违法问题。

4结束语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加速生态建设,可以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充分的保护生态环境,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实践中,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引入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可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研究[J].刘耕良.山西农经.2019(06)

[2]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林建虎.现代农业.2018(12)

[3]我国经生态修复土地水土流失明显减轻[J].治黄科技信息.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