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水“为载体的旅游发展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索以“水“为载体的旅游发展思路

刘婷1李肖亮2

江苏省城市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9

摘要:从人水和谐理念出发构建水文化规划建设框架,为如何将水文化应用于资源开发与规划提供思路。指导着水文化规划建设中的水资源现状、水文化发展趋势,以及空间布局优化、功能结构和外部和谐发展的内容。本文以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规划建设为例,依此理念搭建当地旅游规划主体框架。

1.引言

水是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和经济的命脉,水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输送着鲜活的血液,她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优秀品质。水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有人类的存在就有水文化的光辉。随着水环境问题的出现和水危机的挑战日趋严峻,水文化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可以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及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所共同对话的领域。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它常常是一个地区旅游业能否发展的重要的决定性的资源基础。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位于南京市区西南部的长江之中,是长江中的呈南北走向的一座洲岛,洲形狭长,状若青梅,岛域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

2.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地处靖江的最东端,四面环水,是长江之中的一块绿洲,岛内水系丰富,岛内拥有大量水路、水塘,水系总长度约40公里左右,共计有贯通性河道11条,水域总面积约135公顷。南京位于候鸟迁徙东线的中途,南京作为许多夏候鸟的繁殖地,冬候鸟的越冬地,以及一些旅鸟迁徙的“中转站”,岛上有着丰富的生物和动物多样性特点,鸟类种类达到362种。

岛内绿树成荫,风景优美,气候怡人,民风淳朴,实为都市中少有的绿洲,难得之净土。同时也存在以下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2.1资源丰富,开发不足。因历史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未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2.2文脉深远,亮点较少。由于现实和体制等多重原因制约,尚未形成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的典型产品。

2.3市场开阔,产品单一。主要为水利工程设施,缺少文化内,缺少参与性,娱乐性差。

2.4对外联系薄弱

交通成分发展的主要瓶颈,境内目前仅有一条过江通道及一条轨道线路穿越。

2.5用地局促

基于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地形地貌、水资源等因子的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规划的建设用地为695公顷,占全岛建设面积的49.3%。

3、旅游规划思路及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科技岛的资源特色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其总体发展思路为:“水”是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的旅游发展应当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实现“生态全覆盖、文化全渗透”。将重点放在生态保育的基础上,在保护的同时,依托等周边资源特色,加强特色景观景点及公用工程设施的建设,注入不同主题特色的新型旅游。

3.1整体规划,合理开发

以“水”为载体,全岛应在生态湿地零损失,规划水面率基本维持现状水平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注重发掘和利用好区位、历史文化、生态条件、自然资源等优势条件,抓重点、抓特点、精心设计,避免雷同,体现水乡风情,建设内涵丰富的特色的生态科技岛。维护现有基本生态格局,形成“一环一链,两片三廊多点”的生态结构(“一环”即为夹江侧和大江侧的滩涂湿地共同构成的环状生态空间,是重要的自然生态保育空间。“一链”为贯穿洲岛南北,链接多个建设与生态功能组团的主要生态纽带。“两片”分别为洲头与周尾的两大生态片区。)。同时,通过青奥公园廊道、纬七路廊道、洲尾生态廊道共三条重要生态廊道以及各个具有生态功能的空间节点完善全岛生态结构。

3.2生态优先,循环利用

依托文化及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以旅游、绿色农业为主的生态产业,通过生态环、生态链与生态片区共同构成了全岛生态空间的基本架构,推广生态文化;开发可再生能源,着力改善水源地及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当地的公共绿化水平,加强海绵城市技术进行生态恢复措施。

3.3文化传承,多元融合

深度挖掘南京明文化内涵,打造以明文化为核心的第四代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对接江心洲自身区位及文化特色,汲取明文化的精髓,紧扣“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起点”以及“郑和下西洋”壮举两大特色,策划有别于南京及全国明文化主题的旅游项目,打造南京的又一城市名片以及文化新地标。

生态科技岛规划结构图

结语:水文化建设是一项兼具创造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面对大尺度空间范围规划时。人水和谐理念强调水系统和人文系统需达到一个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状态。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规划建设,为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思路,也为水文化建设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威刘滨谊湖泊型旅游度假区规划——以浙江省淳安千岛湖旅游度假区为例中国园林2008

[2]隋丽娜程圩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水文化规划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4

[3]宋立滨水城市“水文化”旅游形象之剖析与整合――以江苏扬州城区水域的旅游形象设计为例2007

[4]杨青松城市水上旅游规划研究——以绍兴市为例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