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腹泻的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腹泻的干预效果分析

曾晓娟

曾晓娟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108)

【摘要】目的:对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88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之上,对实验组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且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比参照组患者(79.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确切,且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关键词】小儿腹泻;综合性护理;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015-02

小儿一旦发生腹泻,将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大便呈稀水状或蛋花样,大便次数增加等,继而对患儿的成长发育、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1]。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但仅予以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而综合性护理就是一种不错的护理模式,为了解该模式在小儿腹泻中的运用效果,本人对我院所收治的44例小儿腹泻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88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所有患儿皆《儿科学》[2]中关于小儿腹泻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临床表现为:大便呈稀水状或蛋花样,大便次数增加,且伴有其他症状,比如呕吐、脱水、发热。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4例。实验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在3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4.5±3.1)个月;病程最长6d,最短1d,平均病程为(2.5±0.5)d;脱水程度:轻度18例,中度16例,重度10例。参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在4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3.9±3.0)个月;病程最长7d,最短1d,平均病程为(2.8±0.7)d;脱水程度:轻度20例,中度17例,重度7例。2组患者在临床基础性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的比较上,无明显地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患儿入院后,即对其予以常规对症处理,如补液、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指导患者准确用药。在此基础之上,对实验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为:

1.2.1心理护理:由于身体的不适,患病后的患儿极易出现各种负性情绪,比如烦躁、焦虑等,这种情况对疾病的治疗十分不利。因而,护理人员应不断的安慰、按抚患儿,以疏导其不良情绪,或通过各种方式(如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向其介绍有关小儿腹泻疾病的知识,说明一些注意事项,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不安、焦虑的情绪,从而更好、更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3]。

1.2.2观察病情:护理期间,应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且做好记录。其中,观察的项目主要有:大便的次数、性状、量、颜色,以及呕吐物的量与性质;同时还需注意其有无脱水。另外,还需注意患儿体温的变化,若出现高热,可对其予以物理降温处理;而针对四肢发凉者,可予以保暖处理。

1.2.3臀部护理:患儿的皮肤比较细嫩,而频繁多次大便极易致使其臀部出现红肿、溃疡等症状,因此,在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对其臀部进行清洁[4];应勤洗勤换床单与尿布,保持个人卫生;针对出现尿布疹者,可对其局部涂抹相应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3~4次/d。

1.2.4消毒护理:护理人员在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时,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展开。如护理前、后,护理人员需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对患儿所使用的餐具,应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消毒处理,例如用沸水消毒;患儿在餐前、便后,需用肥皂清洗双手。

1.2.5饮食护理:针对以母乳喂养为主者,可继续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但需停止喂养辅食,在每日大便次数减少之后,可对患儿予以半流质辅食[5]。针对以人工喂养为主者,可予以米汤、牛奶,同时保持饮食卫生,适度补充水分。针对病情比较严重者,可依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对其予以支持疗法或是静脉营养,在病情改善后再恢复饮食。

1.2.6健康宣教:为使家属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且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可对家属进行有效地健康宣教,即向其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说明护理的关键点,同时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在餐前、便后要洗手,注重餐具的消毒处理,以防发生肠道感染。另外,针对母乳喂养者,护理人员可对患儿母亲进行指导,以使其掌握正确的小儿喂养方式。

1.3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72h的治疗与护理,患儿的临床症状(如腹泻、发热等)已经消失或显著改善,大便次数3次/d内,或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为显效;

通过72h的治疗与护理,患儿的临床症状(如腹泻、发热等)有所好转,大便次数在5次/d内,大便性状趋于正常,为有效;

通过72h的治疗与护理,患儿的临床症状(如腹泻、发热等)没有缓解,甚至加重的趋势,为无效。

1.4观察指标

对2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与统计,且进行区间比较。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x-±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护理效果情况分析

实验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42/44),参照组为79.5%(35/44);组间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4424(54.5)18(40.9)2(4.5)95.5%(42/44)▲

参照组4419(43.2)16(36.4)9(20.5)79.5%(35/44)

注:▲与参照组相比,P<0.05。

2.2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情况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所示。

表2两组患儿的退热、止泻、住院时间情况比较(x-±s,d)

组别例数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

实验组441.1±0.4▲2.6±0.3▲3.6±0.5▲

参照组443.3±0.73.6±0.95.4±0.9

注:▲与参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小儿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一般发生在夏季与秋季。此病通常是因病毒(轮状病毒)、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真菌等感染所致,另外,不合理喂养、过敏、气候改变等原因也可引起小儿腹泻[6]。若小儿患有腹泻疾病,那么将对其身体健康带来不小的影响,因此,需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治疗与控制。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临床上一般是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但除此之外,为加速疾病的康复,还需予以科学、合理的护理与之相配合。因为大部分小儿腹泻患者的年龄比较小,对于自身身体的不适往往无法清晰的表达出来,同时因为小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机体防御能力比较弱,因而极易发生腹泻。因而,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患儿的巡视,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的发展,向其家属介绍有关小儿腹泻疾病的有关知识与注意事项;同时,从多个角度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如心理护理、臀部护理、饮食护理等,以更好的促进患儿身体的恢复,加速疾病的治愈。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其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比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者高,即95.5%>79.5%;另外,从退热、止泻、住院时间三方面来看,实验组均比参照组短,差异显著。由此可证明:对小儿腹泻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确切,且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曹正玲,张丽珺.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腹泻的干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43-144.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6.

[3]古妍.浅析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腹泻的干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238-238,239.

[4]宋菲.综合性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4(21):173-173,174.

[5]苏艳霞.综合性护理措施对于腹泻患儿的干预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187-188.

[6]郭皓,李文红.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2(1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