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好思想政治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上好思想政治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李东萍

广西横县横州镇二中李东萍

思想政治教学是以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并促进学生真正提高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学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为此,笔者认为在当前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托,依据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思想或理念,结合自己对思想品德课程的理解,对学生思想品德基础的认识,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把握等,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因此,笔者认为要搞好当前的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善于培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精心设计教案来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个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的吸引力。特别是在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要争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教案,备好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很大帮助的。

二、要抓住教材的“切入点”,营造开放探究式氛围

开放探究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形式。实践证明,只有放得开的课堂,师生双方才能情感交融,心心相通,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上课时,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创造出宽松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上《走进青春》这节课时,在歌曲《童年》的伴奏下,由我深情地朗诵“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告别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无论怎样,都请你用激情和希望去拥抱这个最美丽的季节吧!”从而引入课题,把学生带入青春这个最美丽的季节。并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以及情感的升华

我在上关于依法治理和保护环境这方面的内容时,就曾采用一幅环保广告宣传片《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哀伤的歌声,并配以凄凉的动感画面,既自然导入了课题,又让学生理解了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的重要性。

三、要优化自己的语言,充分体现教学语言的魅力

语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而思想品德课有些内容理论性较强,活动较少。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空洞说教,照本宣科,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为此,政治教师要使课堂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从语言上下功夫。我想只要我们广采百家语言之长,兼容并蓄,并注意语言的深刻、严谨、规范、精确、幽默和通俗。就能使自己的课堂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就能很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本校的一次教学开放周的公开课上,我在完成《唱响自信之歌》的全部教学任务后,来了一曲配乐诗朗诵作为本节课的结尾。在钢琴曲《献给爱丽斯》的悠扬的乐曲声中,我满怀激情地朗诵了《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的一株松,就做一丛小树,生长在山谷中;但须是溪边最好的一小丛……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信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这句话随时随刻牢记在心。从而扬起自信的风帆,从容乐观地面对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因此,我们的授课语言除了要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外,还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有时巧妙地运用一些谚语、诗歌、歌赋、顺口溜等,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感染,有所收获。

四、注意采用多种形式,使课堂教学“情境化”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并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我还采取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也适时地开展了社会小调查,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同学已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有时学生颇难理解。若在课堂教学中,还注意通过具体的情境设计,如小品、歌曲、漫画、案例、游戏、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则很容易达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

我在上《走进青春》这节课时,就请两位同学上台给大家表演小品《小聪的困惑》。通过表演,把学生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特点展现出来。同时,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小聪的困惑你有过吗2.怎样帮助小聪解除这个困惑呢?通过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踊跃抢答,寓教于乐。又达到了教学目的,真可谓“一举两得”。

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是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创新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应由教师创新走向学生创新。因此,我认为一位政治教师首先要培养对教学内容处理的创新性。例如,我在上《学会调控情绪》一节时,就没有按教材的顺序去讲授,而是先讲述一则家庭事例:小芳每天回到家总是出现这样的画面,奶奶一天唠唠叨叨、说个不停,说自己年老了,很多病痛,而媳妇又不孝顺,还不如早点死掉的好;而妈妈却说,家务活太繁杂,奶奶又嗦,真烦!可爸爸说夹在奶奶和妈妈中间,两头都不能得罪,生活也好不到哪去!小芳由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从此失去了笑容。请同学们替小芳找到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小芳重新笑起来。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分析,大家除了找到书中的一些方法之外,还找到了一些课本上没有介绍的方法。如寻求帮助法,情绪升华法等。这样,就达到了从教师自己对教材处理的创新走向诱导学生思维的创新。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

六、在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1.情感投资,以爱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妈妈一样对他们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说故事。此举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2.以情启思,明理践行。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挂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下:“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口头,而是要行动,一星期后向我汇报。”结果没过三天,就有不少同学对我讲了他们如何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卡,还有的述说怎样在周末帮爸爸做农活,以致累得满头大汗把农作物拉回家的事。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政治老师,要上好一节出色的政治课并非易事。只有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密切关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新问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开放,积极探索,才能激活课堂教学,把思想政治课上的喜闻乐见、精彩纷呈,远离说教和枯燥。

参考文献:

《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

《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新修炼》

《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施指南》